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莫斯科大劇院舞團 飛躍銀幕

時間:2016-11-28 03:15:44來源:大公網

  圖:《俄羅斯季節》劇照 Damir Yusupov攝/莫斯科大劇院供圖

  百老滙院線自二○一二年十月引進《Bolshoi Ballet in Cinema》,在電影院裏播放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年度舞季公演的現場錄影演出,迄今踏入第四個年頭。/劉玉華

  雖然不能像其他國家、城市那樣作同步即場轉播,能有機會欣賞俄國殿堂級大型舞團高水準的表演,香港舞迷早已漸漸養成了定時期待觀看每年舞季公映的多部不同題材、風格劇目的習慣。加上二○一五年三月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簡稱「莫芭」)曾訪港巡演多場,大家對該舞團鼎盛的陣容和眾舞星的號召力及▉台風/颱風▉魅力遂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多齣新作首次在港放映

  二○一六年─一七年度舞季即將上映的劇目除包括歷演不衰的古典芭蕾經典舞劇:《胡桃夾子》、《天鵝湖》和《睡美人》外,還有多齣首度在本港大銀幕播映的「莫芭」新舊保留劇目─長篇舞劇計有《黃金時代》、《明亮的小溪》和《當代英雄》;短篇精品則有《俄羅斯季節》、《籠子》及《練習曲》。這些劇目將安排在十一月底至明年六月期間,分別在港九指定的戲院內放映。

  以下給大家簡介各個劇目:

  尤里.格哥魯維奇(Yuri Grigorovich)的三幕舞劇《黃金時代》(The Golden Age 一九八二年首演),採用蕭斯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一九三○年撰寫的舞劇樂曲作配樂;舞劇故事則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列寧頒布新經濟政策初期為背景。編舞家重新構想舞劇劇本,在舞台上展現當年被稱作「咆哮的時代」的民情風貌─編排了多個生機旺盛,民眾滿懷希望,朝氣勃勃的群舞場面。

  《黃金時代》社會隱藏罪惡

  劇中的夜總會名為「黃金時代」,格哥魯維奇曾指出俄文裏的「黃金」意指「鍍金」。衣香鬢影,夜夜笙歌,尋歡作樂的背後實際上隱藏着罪惡的溫床。作奸犯科的黑幫分子、匪徒操控着夜總會,藉以掩飾他們無惡不作的罪行。

  舞劇以「愛」和「對比」為重點主題,凸顯勤懇正直的眾多漁夫,尤其是男主角波利斯與麗達真摯的愛情,對照多個歹徒心狠手辣的無恥劣行。浪漫的雙人舞、別具爵士舞風格和歌舞廳喧鬧、紙醉金迷氣氛的場景舞段,壞分子惡形惡相的橫蠻動律,呈現了多樣化的姿態動作特色,教人目不暇給。

  據資料顯示,《黃金時代》的現場錄影演出曾安排在二○一四年六月上映,後來由於技術問題及藝術考慮,臨時取消,並改以另一舞劇《馬可.斯帕達》(Marco Spada)代替。事隔兩年多,《黃金時代》的錄影演出再度推出,希望今回能如期在銀幕上看到這齣「莫芭」自家品牌的保留劇目及新一代首席舞蹈員演繹主要角色的丰采。

  此外,格哥魯維奇版本的《天鵝湖》、《睡美人》及《胡桃夾子》也將同時在本年度的檔期放映。家喻戶曉的柴可夫斯基舞劇配樂,百看不厭的傳統古典芭蕾經典劇目,加上編舞家別出心裁的場景調動和獨到的表現手法,進一步增強了這系列被譽為「柴可夫斯基三部曲」舞劇的藝術感染力。

  一今三古的節目安排,可讓觀眾較有系統地認識格哥魯維奇的創作風格,有助加深對「莫芭」宏大氣派的認識。

  《明亮的小溪》諧趣歡愉

  蕭斯塔高維契撰寫的另一齣舞劇配樂《明亮的小溪》(The Bright Stream)原本是名噪一時的俄裔編舞家Fyodor Lopukhov(一八八六年至一九七三年)編排的劇目,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面世(一九三五年首演),卻受到斯大林刻意的政治打壓,慘遭禁演。

  前任「莫芭」藝術總監羅曼斯基(Alexei Ratmansky)深感配樂具極高的舞蹈性,且包含了多種類別的慢板、華爾茲舞曲、波蘭舞曲、民族民間舞曲……等,他決定重排此劇,讓這部傑作再度顯現應有的華采。

  由於早年版本的舞蹈編排沒有留下舞譜記錄,無法考據復原,羅曼斯基在原劇的基礎上重新構思編排了合共兩幕四個場景的新版本,二○○三年「莫芭」首次在莫斯科舞台上演此劇,大獲好評。其後,舞團到紐約及倫敦巡演《明亮的小溪》。

  話說時值初秋,集體農莊「明亮小溪」正預備舉行文藝活動慶祝收成。遠道前來表演的文工團隊女芭蕾舞蹈員原來是農莊組織文藝活動負責人芝娜少年時的同窗好友,二人曾一起習舞。

  芝娜的丈夫彼得見女芭蕾舞蹈員才貌出眾,竟心生傾慕,更邀約伊人晚間單獨幽會。女芭蕾舞蹈員跟芝娜商量教訓花心男的計謀,決定跟芝娜互換身份,讓芝娜去赴約。

  與此同時,女芭蕾舞蹈員又與男舞伴喬裝,戲弄追求他倆的老伯和其「老來嬌」妻子。她換上男舞伴的裝束,男舞伴則易裝穿上薄長紗舞裙,儼如仙女的演出裝扮;各自去見年老的求愛者。

  三對鴛侶會面時,因錯調身份而引發大量惹笑場面,極具娛樂性。

  翌日,農莊舉行節日慶祝演出時,彼得方發覺妻子芝娜原來能文能舞,即時認錯並懇求寬恕,兩人最終和好如初。集體農莊內的眾多農民、工人及舞蹈員愉快地起舞,洋溢着歡樂的氣氛。

  《當代英雄》刻畫複雜思緒

  集合俄羅斯當代作曲、戲劇及編舞精英組成的創作團隊─年輕作曲家Ilya Demutsky,編劇、設計兼導演Kirill Serebrennikov及舞蹈編導Youri Possokov─攜手給「莫芭」編創全新製作的三幕舞劇《當代英雄》(A Hero of Our Time二○一五年七月首演),以新穎現代的舞台表現手法,呈現年輕軍官彼喬林(Pechorin)征途上經歷的幾段際遇、疑幻似真的糾結感情關係、矛盾複雜的內心思緒變化。

  此劇乃根據俄國浪漫時期被譽為「高加索詩人」的米哈伊爾‧萊蒙托夫(Mihkail Lermontov一八一四年至一八四一年)撰寫的同名短篇小說編排而成。原著共有五個故事,舞劇只選取了其中三個:「貝娜(Bela)、「塔汶海港(Taman)及「瑪麗公主(Princess Mary)」。

  強烈的戲劇性張力,富時代氣息的原創舞劇配樂,糅合古典芭蕾與當代動律的動作設計,加上哥薩克民族舞蹈昂揚激情的動態能量,促使《當代英雄》在題材風格方面,跟「莫芭」一貫氣派華麗堂皇的長篇保留劇目所呈現的感染力截然不同。

  彼喬林的角色,分別由三位男首席舞蹈員飾演;編導務求在每一幕裏深入地刻畫這個人物複雜的思緒變化,凸顯他不同層面的性格特徵。彼喬林獨舞時,導演更安排樂手、歌者在台上演奏演唱,營造多重層次的視聽效果。

  多位「莫芭」獨當一面的女首席舞蹈員則扮演高加索公主貝娜、水妖、維拉和瑪麗公主。

  俄羅斯國家輪椅體育隊隊員也參加了此劇的演出。

  值得一提的還有負責編舞的Youri Possokov,他是享譽國際的編舞家,年輕時曾效力「莫芭」、丹麥皇家芭蕾舞團,之後轉為加盟美國三藩市芭蕾舞團。告別舞台演出生涯後,他專注創作,現為三藩市芭蕾舞團駐團編舞家。《當代英雄》是第一齣在港公映的Possokov長篇作品。

  短篇精品《當代芭蕾盛宴》

  難得今回安排放映這場「三合一」(Triple Bill)不含故事情節的節目,可讓舞迷有機會欣賞「莫芭」多位台柱明星和眾多舞蹈員演繹非敘事現代芭蕾劇目的表現力。

  因沒有特定的人物、故事,觀眾賞舞時可有更多想像空間,作各自的聯想或體會,舞台上的動律意象、配樂的音律節奏肯定會啟發大家各樣的感觸。

  三齣短篇舞作包括由羅曼斯基編排的《俄羅斯季節》(Russian Seasons二○○六年首演),全舞約長四十分鐘,採用烏克蘭出生的俄裔作曲家德思亞特尼哥夫(Leonid Desyatnikov)的同名樂曲作配樂。作曲家還在樂章中包含了來自俄羅斯湖區的傳統音樂旋律與唱辭,並用上女聲獨唱,描述四季的轉移。

  六對男女舞蹈員,分別穿上黃色(稍後換上白色)、紅色、綠色、藍色、紫羅蘭色及深紫紅色的舞衣舞裙表演雙人舞、組舞、獨舞……先後抒述世間人們相愛、失落、死亡等情緒及景

況。

  另一個「迷你」短篇精品是美國編舞大師羅賓斯(Jerome Robbins)以史達拉汶斯基D大調弦樂樂團協奏曲(Stravinsky's Concerto in D for String

Orchestra,又名Balser Concerto)排演的《籠子》(The Cage 一九五一年首演),全舞僅長約十五分鐘。

  編舞家的創作意念來自動物和昆蟲世界裏,以至人類的神話傳說中有關雌性視雄性同類為獵物,捕獲後將雄性置諸死地的現象。舞蹈以概括的表現手法,富表達力的姿態動律,刻畫這種儼如儀式祭典的行為,營造強勁的震撼力。

  兩男兩女的領舞演員,分別扮演這個虛構族群的女統領、女新成員及闖入雌性群體的雄性外來者。四位領舞演員聯同十二名女群舞演員緊密互動的默契,凝聚了不同程度的氣勢與動能力量,予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最後一個短編劇目是被譽為向古典芭蕾致敬的《練習曲》(Étades 一九四八年首演),此乃丹麥編舞家哈拉爾德.蘭德(Harald Lander)的傳世傑作;配樂選用多首奧地利作曲家徹爾尼(Carl Czerny)的鋼琴練習曲作配樂,全舞約長四十五分鐘。

  此舞共有二十個環節,以古典芭蕾傳統訓練「腳的五種位置」、扶把動作的各樣手部、腿部動作練習作開始,漸漸地展現舞蹈員練得一身好舞藝後,緊接着表演雙人舞、單腿旋轉、腳尖舞步、小跳、獨舞、馬祖卡舞、塔蘭泰拉搖鼓舞……等,以大跳作尾聲,把演出推至高潮方完結。

  據悉,「莫芭」定於二○一七年三月中才首次搬演《練習曲》,香港觀眾在電影院裏看到的正是新近演出的錄影演出,可謂緊貼舞團本年度舞季選演的劇目安排。

有關上述電影的放映時間、日期及相關票務資料詳情,請參閱網頁www.cinema.com.hk及官方臉譜:www.facebook.com/hkbolshoiballet.asia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