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房價昂貴、收入停滯的時代,大家對財務前景都心中沒底。美國理財教育項目「財務手腕」(Financial Finesse)的創辦人戴維德森(Liz Davidson)卻保證能用通俗易懂的話語為大家指點迷津。
她在《你的理財顧問不告訴你這些》中提出以下忠告。首先,僱主提供最好的理財服務,要盡量享受低收費退休金帳戶、人壽保險、報銷孩子學費和保健費用等福利。第二,還清信用卡債務,節儉生活,但買房、做生意的貸款是「好債」。第三,調查理財顧問的資質、人品、收益,協議要雙方簽字留作證據,勿中「龐氏騙局」。第四,以往表現最好的基金往往是最糟的投資選擇,因為它們無法長期保持最高增長率。投資基金要選收費最低、買賣不頻繁的,平衡自己的投資時要買低拋高。第五,理財報告並不全面,還要想方設法省稅。第六,存下救急基金。第七,和伴侶商定理財計劃。只要確認短、中、長期目標,了解自己對風險的容忍度,不用顧問也能有效理財。在幾種情況下該找理財顧問。一是你需要另找投資途徑。二是突然獲得大筆錢財。三是牽涉到複雜的稅務或其他法律事務。
這些忠告是否靠譜待考。但要取得財務獨立、財務安全,最終還要靠自己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