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元走強,新興亞洲市場掀起走資潮,印尼股匯於十一月九日至十八日遭沽貨逾14億美元 資料圖片
隨着美元匯價持續轉強,新興亞洲市場資產再現拋售,自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以來,環球基金由亞洲新興市場沽售約110億美元(約858億港元)股票和債券。經濟師預期,新興市場資金外流將會持續一段時間,市場對特朗普的財政刺激和貿易保護等政策方面的揣測,引致美元走強,對新興市場有負面影響。/ 大公報記者 鄭芸央
「特朗普經濟學」繼續發酵,投資者對特朗普經濟政策的預期,推升債券孳息,觸發美元出現八年來最強升勢,資金則由新興市場持續撤走。根據市場數據顯示,在十一月九日至十八日,印度和泰國承受最大資金外流情況;外國投資者在這段期間,沽售印度15億美元債券,同時由印度股市撤走14億美元資金。
泰國股債遭沽貨221億
環球基金成為泰國股債市場淨沽家,十一月九日至十八日沽售23億美元泰債,拋售5.343億美元泰國股票,共約28.343億美元(約221.1億港元)。其他亞洲國家同樣出現走資情況,外國投資者沽出總額10億美元印尼本地債券,以及沽售4.442億美元印尼股票。同期,環球基金在韓國股市撤走9.491億美元,菲律賓股市「走資」1.706億美元。
市場揣測特朗普「再通脹」政策將會觸發美國加快調升利率,新興市場貨幣受挫。自美國總統選舉結束以來,韓圜貶值3.4%,印尼盾貶值2.7%,菲律賓披索跌2.5%。
馬來西亞央行周三舉行會議前,馬幣周二維持於接近1年低位,馬幣兌美元周二曾跌0.11%,報4.4220。市場預期馬國央行將會維持基準隔夜政策利率不變。馬來西亞央行七月減息0.25厘,至3厘;自七月至今馬幣兌美元貶值約11%。
亞洲股市周二企穩,MSCI亞太區指數曾漲0.8%,報135.49。其他亞洲地區股市個別發展,韓國和澳洲股市升逾0.9%,但菲律賓股市則跌2.5%,創八個月低位。
候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在他擔任美國總統的首天,就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他在競選期間承諾動用1萬億美元重建及改善美國的基建。事實上,亞洲企業開始感受到特朗普效應,全球借貸成本上升,亞洲的企業需要重新考慮發債計劃。
美大選後 亞企發債放緩
自美國11月總統選舉以來,亞洲企業發債活動已經放緩,區內企業紛紛取消和推遲發債計劃。債券市場突然陷入停滯,可能威脅到近年亞洲的增長。由於多年來全球超級低息環境,不少亞洲企業趁機大幅舉債擴張業務,一般都是發行以美元計價債券。根據Dealogic數據顯示,今年來亞洲企業已發行1.1萬億美元債券,大幅高於2008年全年的2608億美元的規模。
特朗普勝選,美國聯儲局十二月加息機會提高,全球債券孳息近期顯著上升,反映未來發債成本增加。而美元近期轉強,意味以美元計價發債的亞洲企業,以本幣計算的還債成本增加。
銀行和分析師指出,當投資者消化特朗普當選效應的影響,亞洲企債市場活動放慢形勢也許有所緩和,但最擔心的是資金持續外流,打擊未來前景。摩根大通債券資本市場分析師稱,市場目前是作出短期反應,但仍存在引發基本面轉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