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以求,一般被視為聰明,那就是努力爭取的意思,不刻意,何來上進的動機?
但凡事過猶不及,太刻意,會適得其反。
我有位長輩親戚從小自卑,對晚輩是否尊敬她,極其重視。在親族聚會中,她在意於誰有關心問候她,或者連一眼都不看她,心底有本記錄冊,記錄着每個人望她第一眼時的反應。
刻意求尊敬,是否隨心所欲呢?答案是很顯然的:大家都怕了她,或者裝假地向她大聲問候,這又有什麼意義?
當今後的親族聚會,都不再邀請她,她更受傷,說明大家都在排斥她,那還得了?於是人前人後,到處訴苦,陷入人際關係的惡性循環中。
像我這種大而化之,根本不在乎有沒人尊稱我,一大堆人見面,難道要一個一個逐一上前問候我嗎?結果眾人都喜歡這種親和作風,尊敬我這個不像長輩的長輩,算是無心插柳。
同樣道理,太刻意追求金錢,不一定會成鉅富,反而多方投資的結果,導致多方面的虧損。退一萬步,即使賺到一點錢,心性亦必變得庸俗。
我的意見是:盡力而為,但得失與否,不要放在心上。
對美貌容顏,對身體健康,對兒女孝順,莫不如此:要重視,但又不要看得太重要。事情變數太多,刻意以求,只會引起憂慮,那些無法控制結果的憂慮,最後連身體都搞垮了。
天下本無事,當刻意注視某些事時,天下就處處出事。
鄭板橋說:「難得糊塗」。之所以難得,因多數人扮精明。倒不如糊塗一點,反而事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