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三地畫家 福建寫生/大公報記者 史兵

時間:2016-11-17 03:15:53來源:大公網

  圖:來自內地、香港、台灣的畫家在福建漁村採風創作/大公報記者蔣煌基攝

  由香港油畫家協會發起並組織的海絲行福建採風活動日前結束,當二十一位來自香港、台灣和內地的油畫家們收拾畫具,依依惜別這塊古代海上絲路始發地的時候,不僅收穫了大批寫生作品,而且腦海裏充滿了創作靈感與美好記憶。活動組織者──香港油畫研究會會長林鳴崗在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底將在福建畫院舉辦此次採風的成果展,明年四月在香港辦展並出版畫冊,還將組織去陸上絲綢之路採風,讓兩岸三地畫家共同認識「一帶一路」。

  共同認識「海上絲路」

  參加此次採風活動的二十一位油畫家中,雖然不少人曾經遊覽過福建,但卻極少專程為寫生創作而來。因此,當畫家們用專業眼光凝視這片土地的時候,卻「發現了不曾發現的美」。

  台灣女畫家潘鈺對記者說:我已是第三次來泉州、福州了,但這次是專門來採風創作,每天都完成一件作品,這在家裏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在這裏我們每天都能發現不曾發現的美,能感受到一種要急速捕捉到的東西,如泉州保留很好的古橋、石頭房、騎樓、各種宗教的教堂等傳統建築,對我有一種強烈的衝擊力,這裏的傳統生活形態本身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遺留下來的,雖然我們正在經歷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傳統文化快速消失的階段,但在福建泉州、福州我看到還保留這麼多、這麼好的傳統文化,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前港姐張瑪莉是亦是一名畫家,雖然她的主業不是繪畫,但此次她還是「放棄了一個星期的上班時間來參加這次採風。」她告訴記者:由於工作繁忙,她已有一段時間沒有畫畫了,所以剛開始會感覺到有些生疏。好在參加這次行程的兩岸三地油畫家們都很愛藝術,大家彼此相互鼓勵,對她提升自信心幫助很大。「我以前沒有到過泉州,這次來才知道這裏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真的太漂亮了。這裏的文化氛圍很好,保留了很多文物古蹟,我打算在耶誕節假期再來泉州畫畫。」

  三地畫家「碰撞火花」

  大連美術館館長王嵬更是激動地向記者介紹起此行的感受:「泉州太讓我吃驚了,首先是沒想到泉州的文化底蘊這麼厚重,文物古蹟保存得這麼完好;第二是泉州文化的包容性這麼強,各種宗教教派在這裏都有很大的宗教場所,如關帝廟、清淨寺、文廟、開元寺等等,都說明這裏是非常開放的地方,而且歷史非常悠久,把泉州確定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是非常正確的。遺憾的是,這次在泉州採風寫生的時間太短了,就一個開元寺▉畫一/劃一(一致)▉周都不嫌多,這麼漂亮的寺廟,保留得這麼完整,這在全國各地的開元寺中都是少見的。福建真是一個人傑地靈、文化積澱很深厚的地方,我這次來福建就是想採採靈、補補氣。」

  王嵬補充:「我覺得這次採風以『一帶一路』為主題很好,『一帶一路』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拓展帶,更是文化的傳播帶。我們來採風寫生只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通過兩岸三地藝術家在一起交流,談談不同的看法,碰撞出藝術的火花。兩岸三地的教育背景不同,對文化的學習認知角度不同,如果從大中國的概念出發,這就是一種非常好的交流,大家可以各取所需,共同提高。我認為,這次只是一個開端,今後還可以延伸和拓展,創造出更多兩岸三地的畫家在一起寫生交流的機會。」

  香港油畫研究會主席林鳴崗是這次「海絲行」採風活動的組織者,他對記者說:作為香港、台灣和內地來的二十一位油畫家,這次採風所走的泉州、福清、平潭、福州等地許多風景都是他們以前沒有看到的,大家認為收穫很大,對建設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認識也豐富了不少。福建是最早開放的地區之一,有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有第一批留學生到國外,也有第一批外國人來福建講課,福建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很值得驕傲的,出了很多名人,也作出了很大貢獻,比如很多法國小說的中文版都是福建人翻譯出來的等等。這次行程還是太短了一點,希望今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更多的畫家們共同來認識「一帶一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