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近三百年歷史,有幾任皇帝比較能幹,康熙帝是其中之一。康熙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皇帝。康熙寵幸女人無數,加上基因良好,所以兒女眾多。康熙有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單是活下來的兒子就有二十四個。
兒子多,後繼有人,是好事,不過,聰慧兒子太多,又各有想法,要統一思想也着實不易,儲君之位該給誰,康熙頭痛得不得了。最早立的太子是老二,那時他才兩歲,誰知老二不爭氣,愈大愈亂來,難以服眾,康熙不得不廢了他,甚至太子復位後又被廢一次。
太子位長期空置,兒子們覬覦皇位,不停折騰,康熙看着親生骨肉結黨營私,自相殘殺,晚年極煩惱,死時也非常不安樂。最後老四在其舅父隆科多協助下,一錘定音當上了皇帝,成為雍正帝。
以康熙的睿智與威嚴,竟無法瓦解兒子間的朋黨關係,找出一位德才兼備的做儲君,並要求朝廷上下同心協力去支持這位儲君,的確令人費解。
朋黨林立的後果是,內鬥不斷,法制模糊,吏治腐敗,繼而國庫空虛,外敵入侵,民不聊生,幸好雍正有作為,糾正了康熙晚年力不從心所犯的錯誤,重建國泰民安的盛世。
人與人之間,難免涉及理念、利益、情感,我看你好,他看你壞,關係遠近因此而來,兄弟間尚且如此,更何況外人乎?但是,無論怎樣結黨營私,有條底線卻是一定要堅守的,那就是,家國根基不能任意打砸,歷史的教訓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