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在紐約成立一個文學社團《晨邊社》,唐翼明是我們的社長。當時辦了不少文學交流的活動,很可惜他在哥大拿了博士學位到台灣教書,我們的活動便停止了。那些年我每到台北都和他見面,知道他教書很受學生歡迎。自從他退休回去武漢,我們幾乎有十年沒見了。那天坐在星巴克休息,忽然心裏一動,我給他發了個微信「我在台北。你可能也在嗎?」回信很快來了。他竟然真的在,約了我第二天在東區電影城賣票處見面。
聽說他身體不好,眼前的他背了個包,神采奕奕,還是當年那樣。這是個年輕人聚會之處。四周看看,我們兩個最老。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他以為我見到他高興過了頭。其實我笑的是,老朋友見面忘記了年齡,讓時光逆轉。
他愛看電影,對這裏熟悉,當即帶了我去一家人少安靜的咖啡館敘舊。回到武漢,他退而不休,擔任起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院長,而且年年有新書問世,除了學術著作,也有散文和雜文。
談完了我們的好朋友,話題落到電影上。正在上演的熱門片子,我們都看了一些。我談《列車上的女孩》情節巧妙,演員好。他推薦《會計師》,對自閉症很感興趣。於是我們談到大江健三郎的兒子,和他以兒子為原型的小說。話題牽引話題,我們沉浸在重逢的歡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