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日前有感而發,說社會浮動,人情浮動,住房問題浮動,生意情況浮動。他舉例說,兩年前才見雲吞麵店開張,兩年後就變為賣化妝品的了,在坊間開業了十年的文具店,變為女裝時裝店,而最大變化是過萬呎的飲食廣場,本有各式食肆數十家,突然結束,大事裝修,也不知將來出什麼新招。一家放映西片的戲院,內分三家迷你戲院,也都結業,改作名牌時裝店,吸引自由行旅客。不少商號,三兩年便消失,似走馬燈轉,老字號保不住,開業十年的店舖很少。
住方面也是,兩年前還是鄰居,兩年後不見人,來了陌生者,相見點頭,兩年後也許又是新面孔。住宅單位租約一般兩年,訂明生死契各一年,兩年後又變,不是住客搬出,便是業主收樓。商店一般租約三年期,期滿加租三成有之,一倍有之,不得不走,新客上場,撐多久天曉得。
此時立即想起,一位舞台發燒友朋友,搞了個話劇團,資本有限,慳得就慳,兩年前在觀塘區工廠大廈租一單位,辦公、聚會、排練集於一身,宏圖大志,景願一片光明,切志將劇團搞出名堂,創出一片天地。沒想兩年不到,業主趁好價將物業轉手,新買家說收回自用,實際是炒工廈,單位很快改裝為劏房出租,賺錢更多。
友人接到新業主通知書,當時整個人呆住了。 他當年租用時,心中有團火,想要事事都做到完美,單室內設計花了不少心思,投入一筆資金裝修,為了省錢,幾位合夥人分別到二手傢俬舖揀合用平價貨,到五金舖找便宜的物料,好不容易,完成了寫字樓裝修,才一年多些,還是新簇簇的,最近又花錢添置設備。最心酸事,交吉時所有裝修都要花錢請人清拆,送到堆填區,成為城市廢物。眼前發生的事,浪費資金,浪費心血,不合環保,創業遇挫,必須學會堅強面對。
發生在友人身上的事,反映租用商舖與寫字樓的風險,遇上業主瘋狂加租,撐不下去,經營計劃完全打亂。友人吸取教訓,往後新租單位,不再花錢大搞裝修,以簡單實用為主,說走便走,免製造廢物。藝術團體租用工廈作畫室或排練場地的情況十分普遍,友人的情況引起他們的憂慮。
近年酒樓招牌不停變更,早前還在這家酒樓午膳,相隔一個月再去,景物已非。這情形也發生在我身上,約朋友到灣仔一家大型酒樓聚面,抵埗發覺圍上木板,大舉拆卸,據說他日是一家超級市場,連忙電話通知朋友,改到另一家去。 我常飲早茶的另一家大茶樓,突然樓面夥記缺了多人,點心種類減少、水準下降。夥記們精神不振,問起原因,是大業主將上下兩層收回,由集團自己開設娛樂公司,兩個月內,區內少了兩家大酒樓,兩批員工頓時成為「待業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