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去海港城是八年前。從深圳過關,車很快就到了九龍公園附近,總覺得比在北京從國貿到中關村都順利。那時的海港城幾乎看不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因為未受其影響的內地客給這座奢侈品名店撐了場。每到黃昏,臨街的大牌店前都排滿隊,幾乎都是等待進場掃打折貨的內地遊客。那時,我見證了香港名店服務員的敬業。某天,我陪某內地女明星在香港談事,她接到海港城服務員的電話,說有新款服裝,她說今晚談完事要過晚十點了,服務員在電話裏堅定地說:只要您今晚來試裝,再晚我們都等。那晚,我們走進海港城已近晚上十一點,遠遠就看到那家服裝店所有服務員都站在門口,我們走近時,那位店長幾乎是喜極而泣的腔調高呼:「您們終於到了!」面對這樣的服務,很難拒絕不買那件昂貴的新款。
海港城之大,當年我是經歷了十多次行走才摸清路線。印象最深的還是超市、書店與唱片店,還有餐廳區的八達通地鐵回程優惠兩元的打卡機。海港城裏的酒店與戲院,也是電影界常舉辦活動之地。
今年中秋前再去海港城,同樣黃昏,名店門口已無排隊,八達通回程優惠打卡機依舊,超市、書店人流依舊,名品店人流明顯少了很多,就連莎莎等大眾品牌店也人跡寥寥。在那裏晚餐,餐廳裏基本都是附近寫字樓的白領。黃昏休止,過後便是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