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港九溯源】 李鄭屋漢墓證明中原兩千年前已管轄香港

時間:2016-11-08 12:59:39來源:大公網

  文 | 木也

  一九五五年八月,香港在深水埗進行房屋工程時發現了李鄭屋漢墓,出土的58件隨葬器,多常見於華南東漢墓中。李鄭屋漢墓屬於嶺南地區東漢磚石墓最大規模的古墓。其中屋、倉、井及灶等陶製模型,反映了當時香港社會農耕與漁獵經濟的發展狀況。

  李鄭墓用磚砌成平面呈「十」字形布局,由甬道(羨道)、前室、東西側室和後室組成。前室頂部為穹窿頂,其餘三個墓室則為單券頂,是東漢時期中原地區常見的墓室形制。十字形穹窿頂磚室墓是漢代磚石墓成熟的標誌。墓磚平均長40厘米、闊20厘米、厚5厘米,多為素面,亦有部分墓磚的側面刻有或印有文字和花紋。磚上的文字有「大吉番禺」和「番禺大治歷」等字樣的兩塊銘文墓磚,或揭示了墓主的行政轄區隸屬番禹縣。

  穹隆頂合券頂的分室墓,是代表東漢磚石墓的最高結構與布局。從中顯示墓葬的規格、隨葬品多寡,甚至墓磚的尺寸,表明當時已經有了一套較為嚴格的埋葬制度。雖然天高皇帝遠,墓主亦必須嚴格遵守禮制,絕對遵從漢王朝▉定制/定製(定做)▉。

  在深圳的紅花園遺址也發現了大批的漢墓,並發現了罕見的乘法口訣墓磚,為內地首次發現。深圳東漢墓同香港李鄭屋漢墓相比,墓室結構和隨葬品都高度相仿,說明漢代的深港兩地,其實就是行政與文化習俗上的一國一制。

  在墓中有「大吉番禺」和「番禺大治歷」兩塊銘文磚,由此推測,深圳地區、香港地區漢代隸屬番禺縣管轄。

  其實早在西周時期,博羅、深港兩地的聯繫就日趨緊密,形成了以夔紋陶文化為典型特徵的區域文化。三地很多考古遺址發現的器物幾乎完全相同,甚至極大可能是來自當地同一窰口的產品,甚至連墓葬形制也大體相同,這也顯示了三地人員交往密切和經濟文化發展大致相當。如香港萬角咀遺址出土的陶瓮,在深圳追樹嶺遺址和博羅橫嶺山遺址均同時存在。

  早在秦漢大一統帝國建立後,於嶺南地區設官駐軍,實施有效的中央集權管理。在中原文明影響下,香港地區有了相當長足的發展。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香港從此進入了有史籍記載有文字可考的文明歷史。《元和郡縣圖志》載:「東莞縣,漢博羅縣地,晉成帝咸和六年於此置寶安縣,屬東莞郡。隋開皇十年廢郡,以縣屬廣州。至德二年,改為東莞縣」。在秦漢時期深港地區的屬地關係,根據史書的記載是從屬番禺,改屬博羅,再歸東莞,到後來獨立成新安縣。

  李鄭屋漢代古墓的發現,從實物驗證了漢王朝對香港地區有效的直接的行政管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香港的社會歷史發展由此直接納入了中華文明大系統的運行軌跡,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香港人,從此有了歸宿有了身份,即他們是中原王朝的子女,他們的身份就是中國人。

  當今時今日的特區政府高官還在以李鄭古墓參觀人數太少為理由,執意讓高鐵軌道輾壓沙中線古井遺址的時候,保育李鄭屋漢墓,今天看來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事啊。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供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