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遙遠的家\游雪

時間:2016-10-31 03:15:47來源:大公網

  在新浪微博天津站的新媒體培訓課程中,我無意間結識了Airbnb這個全球社交民宿預訂軟體。與同類軟體相比,它帶給了我深度的城市體驗和別樣的家的溫馨。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為了滿足在暮色下的珠江邊徒步的小小心願,我預定了瓊姐姐家的房間。  那天晚上,瓊姐姐準點來車站接我。她瘦瘦高高的,長髮飄逸,溫柔而親切。待我安頓好,她就給我推薦了家門口最好吃也最實惠的茶餐廳,讓我一下高鐵就品嘗到了最正宗的廣東茶餐,有水晶蝦餃有馬拉糕還有腸粉等等,好吃極了。吃過晚飯,我們沿着珠江的步行道,呼吸着南廣地區深秋潮濕而溫暖的空氣,吹着風,看着霓虹燈的閃爍與車燈紅黃光斑的交錯,欣賞着珠江兩岸的夜景,眺望遠處的廣州塔「小蠻腰」。瓊姐姐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她熱情地向我介紹着她眼中的廣州。她說,廣州是一座新老相融、中西交匯的城市。深圳的年輕面孔佔了城市的大多數,而廣州人群的社會結構分布更均勻。在這裏,既能看到埗履姍姍、悠閒自在的中老年人,又能看到行色匆匆,與地鐵站秒針賽跑的青年人。  廣州的生活方式也很有意思,一方面嶺南文化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行為,早上起床喝杯早茶,吃吃茶點和朋友們聊聊天成為嶺南人生活的必需,生活節奏相對紓緩;另一方面廣州早在清朝時便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第一扇窗戶,西式的略帶港味的生活也對廣東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點在廣州的沙面租界區體現得尤為突出。我們一直聊到了深夜,長夜漫漫,只有天空中的彎月不捨地注視着我們的離去。那晚,我們迴圈播放了一夜的《讓一切隨風》,而今每當這首歌曲響起,我總能從記憶裏重回珠江邊那晚迷人的夜景中,感受瓊姐姐眼神的溫度。瓊姐姐第二天下午有工作面試,考慮到我是第一次一個人來廣州,對環境不熟悉,她一大早起來,堅持說要抽出時間陪我轉一轉,以盡地主之誼。開了四十多分鐘的車,她送我去了離市區比較遠的嶺南印象園和黃埔軍校。下午把我送到家附近的中山大學,臨走時她說如果回家找不到路,遇到說粵語而不太會說普通話的計程車司機,一定叫司機給她打電話。反覆交代了幾次,她才放心地離開。在瓊姐姐家住的這兩天,我看到了廣州,聽到了廣州,品嘗到了廣州,更感受到了廣州人一顆溫暖的「嶺南心」。

  二〇一六年四月,我到韓國駐武漢總領事館辦理簽證,在武漢的龍伯伯和龍伯母家短暫停留了一日。龍伯伯瘦瘦的,年近七十,精神卻很好。龍伯伯的女兒在北京開了一家軟裝修的工作室,已有十多個年頭,工作忙碌,很少回家,龍伯伯和龍伯母總是很珍惜與客人共處的時間。他說這樣既能排解退休生活的孤獨,又能讓自己的思想不變得古板老舊。他們在遠郊有一套新的房子,由於不放心我一個人住在近郊的房子,他們在詢問我喜歡吃什麼樣的蔬菜之後,帶了扁豆、韮菜、洋芋、蒜薹等許多新鮮蔬菜來,都是他們自己種的。龍伯母邀請我在她家吃飯,親自下廚給我做了好幾道家常菜,讓我一飽口福。由於我第二天就要回湖南,龍伯伯遺憾地表式,沒有時間為我再多做幾頓好吃的湖北菜,特別是沒機會做武昌魚。晚上我陪着龍伯伯和龍伯母在家門口的東西湖旁散步,兩老談到了退休後的生活。他們有一塊自己的蔬菜園,養些花草,每天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蔬菜園轉轉。忙完農活之後,和年輕人一樣在網上看看新聞或者動動象棋。節假日有時間會參與一些老年活動中心組織的旅遊。第二天臨走的時候,龍伯母堅持要送我。到了公交站,她一遍又一遍叮囑我「常回家看看」。我坐上公車,她跟我揮手道別,公車開出一段距離,我回過頭去,老人家依然站在原地目送着我,那情景就像一張八十年代的照片,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裏。

  Airbnb的用戶們曾經向公司抱怨,應該改變入住方式,取消民宿雙方面對面的接觸,因為這其中會涉及語言的障礙和生活方式的差異,而公司回應不打算去解決這個問題,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讓旅行中的人體會到家的歸屬感。其實,與陌生的家人積極地溝通和交流是體驗中最重要的一環,也是維繫陌生人之間的信任的關鍵。與標準化的服務、冷冰冰空蕩蕩的賓館標間相比,民宿語言的障礙、生活方式的差異、飲食習慣的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為我們拉開了體驗的舞台帷幕,讓我們得以走出自己慣常的生活,走入別人的「領地」,在陌生的家庭扮演一個全新的角色,做一次不一樣的自己。

  而我,始終從內心深處感激着這些陌生的家人,他們讓我從平淡的日子裏感受到了不平淡的快樂,在每一個陌生而不安的夜裏,有了歸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