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極簡主義的審美被網友追捧,「性冷淡」被到處張貼,看着都不那麼性冷淡了。極簡主義的背後卻是日本的禪,從枯寂中找到自我的真意,這並非什麼新東西,而是中國的禪宗傳到日本後,更由茶道宗師千利休主導的生活哲學。日本人的生活中無處不貫穿着禪意,例如日本的料理和建築設計風格。禪最重要的是「真實」,就是不欺騙真實的內心,枯寂的真意是從簡素中回到本心,不忘初心。
以這個觀點看,日本人的很多行為規則和中國人不同。例如,日本人和中國人都是集體主義的,但不同的是中國人是絕對臣服於權力和利益,而日本人的集體主義中會不斷考驗領導的能力,如果領導不能以德服人,以下克上是被允許的。只要是忠實於內心的,就可以挑戰倫理道德君臣綱常,這個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也是不謀而合。比較之下,中國人對於不合理的權威卻通常更加圓滑,陽奉陰違,利益驅動,注重實際。
千利休最後被崇尚奢華鋪張的豐臣秀吉要挾切腹而死,但其精神卻傳了下來。西方有一句話,真實的東西有一種無法撼動的力量。禪的回歸本真,帶給日本的是扎實的製造業和經濟基礎,而功利主義在中國卻遇到了心態浮躁、造假山寨、環境污染的困境。或許在我們追捧簡素之美的同時,也可以將此精神灌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 「潮音」十二月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