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吉澳打醮期間進行巡遊活動
打醮是每隔若干年舉辦一次的周期性宗教活動,大部分鄉村都會演戲酬神,每日供應齋菜,開支實在不菲,還要動用許多人手負責各項工作。因此,若沒有足夠人力和物力支持是辦不了的。
吉澳位處大鵬灣西面,據一九六六年的統計,島上人口有五千多人,之後村民陸續移民海外,村落人口銳減,以致今天村屋十室九空。但該村仍維持每十年舉行一次安龍清醮,其間在第五年又舉行一次壓醮(沒有宗教儀式,只有娛樂活動),另外還與塔門等鄉村合辦十年一屆太平清醮。換言之,吉澳村民每十年要舉辦三次醮會,負擔的費用不輕。
錢從何來?大部分靠移居海外的村民捐助。他們在彼邦已建立事業,老來特別懷念家鄉生活,因此每次打醮都會回來,與鄉親敘舊。有時還帶同子女返鄉,看看祖家,讓他們認識自己的根。
為了迎合海外村民的興趣,吉澳打醮加插了許多娛樂節目,除了神功戲和龍獅匯演外,還有木偶劇、歌舞、演唱、變臉和陸上龍舟,當中包括從英國邀請到來的舞蹈學院。打醮正日,一眾隊伍參加巡遊,如同一個嘉年華會。上屆打醮還放煙花和魚燈舞,今屆因籌款不多,所以取消。在海外出生的新一代對吉澳的感情不及移民一代濃烈,亦不大重視家鄉的傳統風俗,可以預料將來的參與程度會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