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藝術家蔡德怡\大公報記者劉毅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報道:提起中國畫技法之青綠山水,人們或許並不感陌生,可青綠山水怎樣與現代都市街景勾連在一起呢?本地畫家蔡德怡則將青綠山水融於香港的街頭巷尾,把都市面貌融入傳統山水當中,以神話傳說和想像中的仙境意象講述本港故事。蔡德怡個展「翠煙裊境」正在嘉圖現代藝術畫廊舉行,展期至十一月十九日。
山水創作既古亦今
青綠山水作為一種中國畫技法,以勾勒為法,配上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畫面色彩絢麗,宜表現色澤艷麗的山川溪流,這些都令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的蔡德怡十分着迷。學生時期的她就想要探索這一傳統技法的多種可能,古人筆下的青綠山水多表現仙境與隱逸主題,而她筆下的青綠山水畫中,不僅有古代神話傳說的蹤跡,亦有香港的現代街景,營造出既古亦今的山水畫況味。
「我把青綠山水和香港都市景致融為一畫,既是以繪畫『記錄』這座城市,亦是想令觀者看到畫中矗立於蒼茫山水之間的香港街景時,能從一種非常輕鬆的角度,重新審視這座城市。」蔡德怡說。比如今次展出的《上海街舊繡莊》和《回憶的堡壘》,前者將旺角上海街的老店舖和唐樓置於險峰之間,後者則把已經搬遷的舊英式小學和枯萎的巨型木棉樹隱藏於山谷,以全新角度詮釋早已不復存在的本地舊建築。
視覺觀感似是而非
「我喜歡透過畫作訴說香港故事。城市發展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令我們非常不捨的建築遭遇拆遷的命運,我希望可以借畫作保留港人回憶。」此種保留方式,在她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在作品《西城古道》中,青山綠水間可見西港城舊街市,只不過道路兩旁的商家店舖被青山取代,而街道中的電車軌道卻是清晰可見,於真實和虛擬間,營造出一種似是而非的視覺觀感。
蔡德怡不僅以畫筆「保留」香港的都市街景,亦喜歡從香港掌故中和神話傳說中尋找創作靈感,作品《象嶼》來自大嶼山「大象拖小象」的古代風水傳說。而《鰲山清曉圖》、《鰲山暝色圖》均取自道家著作《列子.湯問》的「歸墟」,畫作中的巨鰲托起青山白雲間的香港,傳遞畫家對這座城市的熱愛之情。
嘉圖現代藝術畫廊位於中環雲咸街31號C-D。查詢詳情可瀏覽網址www.grottofinear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