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統計,中國五大姓氏是李、王、張、劉、陳,光是這五個姓氏,人口已近四億。
而其中張和李,更成為「一般人士」的代表,在許多成語、諺語中出現。這是其他姓氏沒有的現象。
譬如「張三李四」就是隨便啥人的意思,現在俗語是「路人甲」「路人乙」,無足輕重的小人物。例:她交友隨便,張三李四都可以約她上街。
「張王李趙」意思跟「張三李四」相近,不過多拉兩個常見姓氏相陪。
「張冠李戴」是認錯對象、弄錯事實。例:某報張冠李戴,弄錯被告名字,要更正道歉。
「張家長、李家短」,說人是非的意思。任何人都可以是他議論對象。例:這班人閒得無聊,飯後碰頭,總是張家長、李家短嚼舌一番。
「張公吃酒李公醉」,是「頂缸」的意思。明明是姓張的喝酒,醉的卻是姓李的。個中緣由不一而足,可能是上級犯錯,由下級認了罪。例:他一口承擔所有過錯,不過是張公喝酒李公醉,做了替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