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閆平王克舉同心繪港灣

時間:2016-10-27 03:15:54來源:大公網

  圖:閆平(左)、王克舉認為自己「都是有追求陽光的基因」/大公報記者周怡攝

  【大公報訊】記者周怡報道:首次來港寫生的油畫家閆平與王克舉,用既熟悉又陌生的視角,完成了對淺水灣、赤柱、珍寶海鮮坊與尖沙咀鐘樓的命題寫生創作。在他們看來,香港雖少見稻田、村莊或莊稼等景象,但多元的環境所呈現的景致,依然充滿了大自然的力量。

  將於十一月二十四日在榮寶齋香港分店開幕的「港灣的呼喚」,呈獻閆平與王克舉此行於香港寫生畫作,以及近年他們以不同主題創作的繪畫作品合共約六十幅,展期至十一月三十日。

  「香港予人感覺很不一樣,多元化的城市環境,聽起來軟軟的粵語,為我們的創作帶來了許多啟發。」二○○二年曾於香港大會堂舉辦個展的閆平,此次與丈夫王克舉一同來港寫生,為即將舉辦的雙個展做準備。二人從學生時代相識,至今仍攜手寫生創作,無論是巴黎、布拉格、莫斯科、紐約還是如今的香港,畫面呈現的是風景,表達的是心情。

  一路同行寫生創作

  即將在港展出的作品中,一部分是閆平與王克舉在香港短期生活的寫照,如《香港的初秋》、《俯瞰西九龍》、《赤柱遺風─美麗宮》及《遠去的鐘聲》;另一部分則是他們近年的創作,大部分都是小畫,也有一些一米八乘兩米的大幅作品。

  閆平畫作《我不是美人魚》,緣起於今年上映的一部關於美人魚的電影。「關於美人魚的傳說故事有血腥的版本,也有淒美童話故事版本,但我想在繪畫中體現的,處於兩者之間。」她希望這種折中的處理,表達自己追求精緻的過程,「美人魚一定是美的,但卻不能完美,這種不完美的表達,也是我生活態度的表達。」

  「自帶陽光的暖男」

  此外,還有《香頌》,同樣是對美麗的表達,其中有法國巴黎以及南部鄉村。閆平認為,表達美的方式有很多,但她眼中真正的美,更是一種力度,一種千錘百煉後的沉靜:「達到了這種境界,就不需要『美』這類的字眼去強調了。」

  「美」需要追求,閆平說自己同時也在追求「陽光」的力量,她笑說,王克舉則是「自帶陽光的暖男」。

  在王克舉的作品中,多見大山大水的生態景致,陝西窰洞、北京郊外等鄉土風情,背後卻是他想表達的人情。「作品看似表達鄉土情結,我自己理解的則是表達自然生命力的狀態。」他說,每當他面對生機盎然的大自然時,就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灑脫的高粱、盛放的棉花等等景象,讓他感覺像到了銀河系:「一種蒼茫無盡的感覺。」

  王克舉說,以前畫鄉土似乎是畫自己的過去,但現在則是對繪畫本體的追求,但無論如何的方式和角度,風景畫最終體現的是一種風格和精神,「面對自然傳遞心情,流露情感。」

  「對,最終就是落到人性的部分。」閆平記得自己的一個學生曾畫過一幅畫,畫功一般,內容沉悶,但畫中寫着一句「我永遠在這等你」,打動人心:「不管美術史如何變,有用心,總是能感動他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