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鳥為古代氏族圖騰/李英豪

時間:2016-10-21 03:16:15來源:大公網

  年輕時,一位對漢學和華夏原始文化甚有研究的啟蒙老師,曾說:「有血性的人,不會忘記自己的血裔和民族源流;更不會數典忘祖。」他認為是「龍的傳人」,給他帶來無限生命動力。

  龍,對我國民族思想淵源極深;乃遠古時代一種「圖騰」,作用既是對外標識,亦是崇敬對象。我國古民族「圖騰」十分複雜,以龍最受尊崇和最神秘,威力最大。如蛇身的「形」,據雲源自閃電;其發音,則與「隆隆」雷聲相同。後來,「圖騰」社會進變為氏族社會;而標識氏族者,為不同的動物,大多是鳥和魚。我國遠古時代,鳥「圖騰」乃母系氏族社會中期及晚期的產物。鳥紋早於西安半坡「仰韶文化」中已出現,可見諸那時彩陶殘片。迄新石器時代晚期,鳥與魚經常出現在陶器、石器和玉器上。像「紅山文化」多見玉鴞,另有氏族以鷹的造型為主(直至殷商也如是)。又如四川廣漢「三星堆文化」(古蜀國),繼最早建立部族的「祖神」蠶叢氏後的柏灌,氏族以鳥為「圖騰」;魚鳧氏時,魚氏族與鳥氏族互相結合;其後杜宇氏,又復用鳥為唯一「圖騰」。新石器時代「青龍泉三期文化」(現湖北荊州一帶),遺物亦常見鳥的造型(如附圖陶塑小鳥),可見有一時期甚崇拜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