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發表最新的貼現率會議紀錄顯示,支持聯儲局加貼現率的儲備銀行增加至九家,為整體比例的四分三,市場因而估計聯儲局很有可能在十二月加息,有分析甚至認為該局可能會不顧政治考慮,在十一月便會突然加息。雖然十一月加息的機會並可以完全排除,而聯儲局亦有這個先例,但由於美國經濟正面對的戰後以來最緩慢的復甦,暫時亦未見有任何要在十一月加息的迫切性,所以,美息最快仍應該會在十二月才上調。
九月份的會議中,十二家聯邦儲備銀行中有九家支持加貼現率,這個比例是去年九月至十月以來首見,而去年十二月聯儲局便作出了近十年來首次加息行動。看來今年十二月加息的機會亦不低。
惟市場開始估計,聯儲局甚至等不及十二月,在十一月便會出手,他們提出的理據是目前美國勞工市場仍然十分旺盛,經濟活動亦較為熱熾。這個理據雖然合理並卻不充分。原因是按目前經濟的情況,美國真的非要在十一月加息不可嗎?蓋美國目前的核心個人價格指數按年升幅仍只有1.7%,而相信未來數月亦將難以實現聯儲局所定下的2%目標。經濟方面,雖然有估計美國第三季經濟增長會好轉,但是,增長率亦只有2.5%,完全不會過熱。
至於政治方面,雖然聯儲局可以以政策獨立為由而堅持加息,事實上,美國亦不乏加大選舉月加息的例子,惟當時大部分時間美國的經濟和通脹都比較強。例如在1988年和2004年的選舉月中,聯儲局便曾不避嫌的加息。但是,1988年第三季的核心通脹曾高達4.1%,比目前高出一倍,而經濟增長率則為5.4%,亦較目前明顯地高。至於2004年第三季的通脹率雖然只有2%,但是,經濟增長率卻高見6.9%,幾乎是目前的五倍,故若不及時加息,難以有效控制通脹。 然而,目前美國經濟正處於長時期低增長的新常態中,聯儲局縱使要加息,亦只是要盡可能避免利率過低以損害銀行的盈利和刺激投機泡沫,而並不是要急於遏抑通脹和防止經濟過熱。所以,不可以從前的大選月加息來推斷下月加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