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長久的懷念─寫在魯迅去世八十周年前夕\魯人

時間:2016-10-18 03:15:55來源:大公網

    下一篇:gw

  至明天,即今年的十月十九日,魯迅已經逝世八十年了。雖然,他去我們已遠,但不管喜歡與否,我們都很難擺脫他對我們的影響。他一生用看似如冰其實是火的目光洞察着這讓他愛恨都入骨的國家;他對這個民族說了太多的狠話,他詛咒這個國家快些腐爛,快些崩潰,卻是盼望着她能在那腐朽之中拱出活潑潑充滿生命的新芽兒;他諷刺這個民族「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他便做了孤獨的叛徒。終其一生,他始終是社會的批判者,批判政府的黑暗、國民的劣根、人性的醜陋,批判社會上一切的不公和邪惡。他不依附、不諂媚、不取悅任何人,始終保持着獨立的思考。而這一切的動力則來自他內心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掙脫黑暗的強烈渴望。

  一直以為曾被神一般奉頌的魯迅,是由於他後期接受了馬列主義,對中國無產階級的鬥爭給予了熱情的頌揚和支持,由此為無產階級所追捧。再被毛澤東盛讚「骨頭最硬」,是中國的脊樑,從而尊為現代中國文壇的聖人。後來讀到《魯迅先生紀念集》,才發現過去實在是偏頗了。此書編印於一九三七年,當年七月十七日,上海召開了「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成立大會」,會上決定編印此書,作魯迅去世周年的紀念。雖然,此後遭遇「八一三事變」日本侵佔上海及經濟上的難關,但歷盡艱難終成八百餘頁厚厚的一冊。書中收錄了當時報刊發表的魯迅去世消息的摘要、唁電唁函、輓聯輓詞、弔唁情況記錄等等,佔篇幅最大的是各界人士撰寫的百餘篇回憶文字。以當時通訊手段的局限,加之編印時間的緊迫倉促,想必遺漏甚多,但懷念、崇敬之情已躍然在紙。參加編印的是一群魯迅的親朋好友和追隨者,即有「左聯」成員,更多則是進步的民主人士,觀點則保持了最大的客觀。書成於魯迅去世一年之內,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了回憶者文字的準確性,也使這書成為悼念魯迅活動的頗豐富的史料。

  書中收錄的魯迅去世當天,上海四家報紙發布的消息,僅《大晚報》很客觀地寫道:「患肺結核病體突變魯迅今晨逝世」,其他三家的標題皆是極稱頌的:《大滬晚報》稱「中國文壇巨星隕落」,《華美晚報》稱「中國文壇失鉅星」,《大美晚報》稱「文壇巨星隕落」。之後數日,海內外眾多報紙更是不惜將各種讚譽獻給了魯迅:「世界前進文學家」、「中國新文化運動領導者」、「全人類極大損失」、「我國文壇最英勇的戰士」,更極致的則稱他為「中國文壇之唯一領袖」、「文壇唯一權威者」、「名驚世界之中國唯一學術家」。

  當時國民黨政府對左翼報刊書籍一律大力打壓,不少當年「左聯」成員都曾回憶「左聯」編印的刊物一般出一兩期即被封殺。即使中間派的書籍也常會被禁止出售。因此,那些刊登魯迅去世消息及悼念文章的刊物應該都是合法登記過的。這些發表溢美之詞的報刊,不少還與魯迅的觀點相左,第一天就登出去世消息的《大晚報》就發表過攻擊魯迅的文章。閻錫山治下的《山西黨訊》先後十六次刊載消息和文章,記錄山西民眾悼念魯迅的經過,該報的一篇徵稿啟事中,稱魯迅為「偉大的文化領導者」。

  魯迅去世後,萬餘民眾瞻仰了他的遺容。有團體,有個人,男女老幼,各個階層。

  曾在靈堂負責「照料差使」的蕭乾在悼念文章中寫道:「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學生的來吊,而那近三十個小吊客中,我特別留心了一個衣服襤褸,腿下微跛的一個……一拐一拐地,一直來到靈前。兩隻頗清秀眼睛直直地凝視着魯迅先生的遺骸,然後,又放下脅下的書冊,深深地鞠下躬去。我不信作了那麼些紀念周,他不知道『三鞠躬』的禮數,然而當我數到第三次以後,他仍向下屈着小小的腰身,他一連鞠了七個躬,才紅漲着臉,也紅漲着眼睛,走出靈堂。」

  那眾多文化團體及各階層的人敬送的輓聯,也都充滿崇敬和讚美,工人互助會寫道:「這種不屈服的精神才是我們工人的模範」;學生們寫道:「學習魯迅先生為勞苦大眾吶喊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一個韓國青年說:「哀悼魯迅先生,弱小民族的救星死了」。孔祥熙的輓聯為:「一代高文樹新幟,千秋孤痛託遺言」,作為唯一向魯迅敬獻花圈的國民黨高官,不管出於什麼目的,他的白紙黑字,至少向民眾表達了他對魯迅的評價。當年十一月十八日,留日學生集會追悼魯迅,會上日本作家佐藤春夫在演講中說:「魯迅的死,是中國的損失,是東洋的損失,也是世界的損失。」

  雖然,當時「左聯」等左翼組織影響很大,但即便它可以組織一些群體團體弔唁魯迅,情感的流露卻是無法控制的,它只能源自人們對魯迅的崇敬。何況除上海之外,尚有全國多地及海外的民眾都對魯迅的去世表示了沉痛的哀悼。

  數十年了,魯迅在廣大民眾中,尤其對中國文化界所產生的深遠的影響,是扼殺和捧殺都無法改變的。其實,他的影響早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他講課時學生擠滿課堂,他演講時聽眾人頭攢動,他的作品深受男女老少廣大讀者的喜愛。這讓人明白,政見可以不同,但對國家的命運的關注是相同的;觀點可以有分歧,希望大眾擺脫苦難的想法是一致的,最重要的個人的品德是在眾人視線內的。魯迅雖然說過,積幾個錢,過自己的生活一類的話,但他始終做不到,也不會去做。十餘年前,有人計算過,說魯迅一生賺的錢折合為人民幣五百萬左右,今日不知又如何翻倍,而且這些錢基本是他一九一二年隨民國教育部進京後二十四年的收入。這個數目是足以保證他從「困頓」重返「小康」,以至舒適的生活。但他的生活卻始終是窘迫的,這使許多人困惑,然而稍加了解即可發現,那些錢原來多被用來資助進步青年和組織,編印宣傳進步的書籍。他自己為這個國家和民族犧牲,而這並非天意,卻是他自己的選擇。也許當國家強盛時,長久的和平生活讓人們越來越難以理解魯迅的深刻和痛苦,但不管你如何不喜歡他的性格,不管你與他的思想如何格格不入,觀其文看其行,他傾其一生憂國憂民的真情,他充滿殉道精神的人道主義追求,讓他在離去八十年之後,仍讓人無法不肅然起敬。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