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林東鵬藉「歷史與想像」呈現社區人們的歷史情感(黃埔站)/大公報記者周怡攝
【大公報訊】記者周怡報道:港鐵通過「心繫社區」平台將文化藝術帶入全港多個車站,為香港增添了更多藝術的氣息。將於本月二十三日通車的港鐵何文田站及黃埔站,亦不例外。港鐵昨日舉行傳媒界預展,參與兩個新站裝置藝術的藝術家以及港鐵代表出席介紹展品內容及特色。
認識本地歷史文化
港鐵高級工程建築師鄭玨慧介紹,即將開通的何文田站及黃埔站除了重視綠化環境,更會利用高人流的車站推動社區藝術, 展現社區歷史及文化特色,加深巿民及旅客對本地歷史及文化的認識,同時為乘客帶來更舒適和更悅目的環境。
此次於何文田站及黃埔站內展示的藝術作品,分別來自與社區、香港藝術中心共同合作,以及二○一二年的「港鐵新線路車站藝術計劃」的優勝作品。黃埔站月台的塑膠彩及木板壁畫作品《歷史與想像》,來自本地視覺藝術家林東鵬,原作全長約二十三米。他介紹,作品的背景以筆墨及線條表達,圖像則以質感不一及生動的人手製色紙製作,並以電腦重組拼砌而成。
小時候曾經在黃埔生活過一段時間的林東鵬,對黃埔自然充滿了許多回憶與情感,尤其他在創作這件作品的過程中尋覓到的一些歷史痕跡,以及社區人們回憶的畫面,都融入到了作品中。因此畫中一些招牌名稱、街道和景象,都是真實的存在。同時,各個景象旁邊,他亦標註了時間與地點。「順着月台一路走來,畫面從水上人家到陸地都市生活,反映了香港不同時期的面貌,從舊到新,呈現了人們對這個地區的歷史情感。」林東鵬說。
本地藝術家香建峰於何文田站大堂展示的作品《在自然與城市之間》,靈感就來源於大自然環境。「『何文田』的名字就讓人聯想到田野,相對繁囂的鬧市,接近自然的田野,與城市的發展又不無關係。」香建峰說,《在自然與城市之間》正是由這個聯想引發的,而在大自然中,小動物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鬧市和樓廈間能夠發現牠們的蹤影。畫中戴着耳機的巨型麻雀,其原形是人們常見的小動物,香建峰用麻雀的角度,嘗試用聽覺去欣賞自然。
在社區收集資料的過程中,香建峰得知一間藥材舖的貓咪「大嚿」走失,附近街坊都幫忙尋找,雖然最後無果,但這份人情味確難能可貴。「曾經很多藥材舖都會養貓,這是香港獨特的景象,客人上門買藥,逗逗貓,與老闆閒聊,現今已很難見到。」香建峰希望通過畫作,帶給人們愉悅與樂趣的同時,也重拾曾經令人溫暖的人情味。
大都市不乏人情味
何文田站B1出口雕塑作品《祝福.橋》,鍾偉明以「竹」和「福」為主題,希望每位途人行經天橋時能夠感受到被「祝福」的感覺。作品的設計概念來自中國水墨畫及書法藝術,市民在不同方向遊覽時,可以看到作品兩面不同形態的書法創作藝術。
而在室外綠化地帶,還有來自本港當代藝術家蛙王(郭孟浩)及蛙后(趙顯才)帶來的《蛙境》及《蛙托邦拱門》,作品以「融合歡喜」為主題,融合水墨、書法、塗鴉等內容,展現了具有獨特民俗色彩的「青蛙主義」視覺藝術語言。
鄭玨慧表示,港鐵除了在車站展示藝術作品,還將籌辦藝術展覽及表演等活動,希望為乘客的旅程帶來生氣和動力,將藝術注入乘客生活的每一程。他還說,未來還將積極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合作,將不同類型的藝術品融入車站的設計和建築內。更多詳情可瀏覽www.mtr-kwuntonglineextensi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