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一個專上學府,學生們在此主要學習學術知識。至於人生道理,其實都是各自修行。因此,大學不時都外聘一些專業導師,舉行一些一次性的工作坊,讓學生可以在書本以外,獲得更多人生知識。上周末我便到某大專學校觀課,實際是一起參與了一堂生命教育工作坊。
導師是一位在歐美獲得專業資格的音樂治療師。然而,整個工作坊卻並不是完全以音樂作為治療工具。導師運用不少遊戲讓學生舒展身心,然後才以音樂引渡學生感受自我的意識,繼而思索人生意義。
小孩子平常玩的「紅綠燈」,成為了提升學生專注力的遊戲。然後,導師教導學生嘗試發出不同聲音來表達個人情緒,另以身體動作來宣泄個人情感。往後下來,導師將全體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組可以借用導師帶來的獨特樂器,以及一些小道具,即興地創作一段小故事,當中必須包含三個元素:一個人物、一條河流、死亡。
學生們興高采烈,七嘴八舌便構想了簡單的故事,然後分工合作,有人唸旁白,有人拿着樂器製造聲響,更有人在旁邊翩翩起舞。分組創作之後,導師把所有學生集合起來,排成兩行列隊,合作拿起幾條很長很大的紗巾,形成一條懸浮的布料「長河」。學生輪流拿着導師分派的玩具雞蛋,從「長河」一端,滾落「長河」的末端。兩旁的學生要合作保護雞蛋,不令它滾出「長河」,以致粉身碎骨。
原來,生命就是如此。滾動的過程當中,必會遇到扶持,不用氣餒,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