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自然之趣:明清傢具的裝飾符號

時間:2016-10-12 03:15:52來源:大公網

  圖:紫檀嵌大理石清式長椅(十九世紀)

  大自然為萬物之源,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古代人很早就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題材進行圖案創作。明清兩代手藝人,選用珍貴硬木製成傢具,雕刻、打磨出對大自然的崇敬之情;而在同一時期歐洲,自然元素亦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上有所體現。/文:大公報記者 黃 璇  圖:兩依藏博物館

  現時步入兩依藏博物館,能在展場內同時觀賞明清傢具、各國銀器以及歐洲珠寶粉盒。「出入自然:兩依藏之三個永久珍藏」展覽中,木、金、銀三種材質彼此間看似無太多關聯,卻又無形中體現了「自然」這一裝飾符號從古至今一直存在。「汲寶齋」版將分上下兩篇刊出,本期為上篇,講述明清傢具中的雕刻紋飾。

  是次展覽傢具部分,兩依藏從三百餘件套黃花梨與紫檀傢具藏品中,甄選合共七十餘件套展出。有鑒於以往注重傢具材質或功能類別的劃分展示,此次館藏展提出了一個新嘗試,亦是一個非常直觀有趣的欣賞視角,展品有個重要的共同特徵:源於自然的裝飾符號。從天然材質大理石體現的山水意境,「歲寒三友」松竹梅抒發的文人風骨,動植物、花卉代表的福氣安康,以至舊時象徵皇權的「龍鳳呈祥」。這些天然的裝飾符號引領人們遨遊明清傢具世界,為觀眾揭開中國人傳統世界觀和審美觀的一角。

  明至清前期是中國古傢具的黃金時代,形成原因如下:首先是城鄉繁榮,商品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傢具的需求,社會興起了講求傢具陳設的風氣;生產傢具依賴木材,當國內木材不充裕時就要依靠進口,此時海禁開放,允許私人海外貿易,而南亞、東南亞一帶又盛產紫檀、酸枝、花梨等紋理細密、適合細緻雕飾的硬木,毋庸置疑這極大促進了明清硬木傢具生產,並且令工匠有可能製造出超越前代的傢具。文物學者王世襄(一九一四至二○○九年)曾以古籍為依據,繼而實地考察,認為明式傢具主要產地是江南的蘇州、東山一帶。

  似山水 似雲霧

  中國的傢具在製作工藝上可分為髹漆類和硬木類,髹漆類傢具的藝術效果以漆飾為主要根據;而硬木類傢具則全面顯示了中國傢具的特點,它表現了傢具結構上的完美與和諧,充分發揮了硬木性質與紋理之美,不上漆只上蠟的硬木傢具,以黃花梨和紫檀傢具為代表。尤其是黃花梨傢具,其木材顏色不靜不喧、恰到好處,紋理走向若隱若現,往往讓觀者聯想到中國的山水畫,而通過不同木材紋理對比的鑲嵌裝飾,也是明至清前期傢具中常用的裝飾手法。

  清代乾隆以後,傢具則以繁縟豪華的風格,加以外來文化藝術,在傢具形式上大膽創新,一變前代風格。從乾隆開始形成的傢具風格統稱為清式傢具,又因製造地點和風格不同,分別稱為京式、蘇式及廣式等。在廣式傢具風格盛行的清代中晚期,硬木大料日漸稀少(尤其是紫檀,學者馬未都著作中講「紫檀不出大料,因而顯得更加名貴」),大理石(又稱雲石)作為易得的裝飾材料獲得人們的青睞,在傢具上鑲以較大面積的大理石成為廣式傢具一大特點。今次展出的紫檀插屏式座屏風,底座以紫檀整木製作,並以蝙蝠、拐子龍、西式花卉以及玉環為雕飾題材;屏心為大理石,因其自然古樸的紋理近似水墨山水,恍如雲間山谷,加上大理石的花紋變化萬千,似是而非,令觀者遐想聯翩。

  又如藏品紫檀嵌大理石清式長椅,靠背板處如山霧飄渺間的景致。將大理石板鑲嵌於椅子靠背處或桌櫈類的面板、櫈面在當時也較為廣泛:由於廣東地處亞熱帶,氣候炎熱,人們在床、椅的座和背靠等主要部分鑲以大理石,石材表面予人清涼舒適感。

  歲寒三友 清廉潔白

  「歲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種植物,秋冬時節,天氣趨於寒冷,花木漸次凋零。但這三種植物或綠意盎然,或鮮花怒放,它們在歲寒中同生,千百年來一直被中國古今文人廣泛傳頌。「歲寒三友」不僅在歷代入詩入畫,明清時期亦成為中國建築構件的重要裝飾符號。而傢具的裝飾,自然也運用這個題材,並衍生出一些獨特的傢具類型,如黃花梨木製成的仿竹邊桌及仿藤編筆筒。以名貴硬木材料仿製尋常物件,這股風潮在清乾隆時期達至鼎盛。

  明式傢具注重木材自然紋理的素樸與造型的線條美。清式傢具(特別是廣式傢具)則注重表面裝飾,重視圖案組織的表現。清代工匠們發揮各種材料的功能,在傢具上進行鑲嵌裝飾(當然,也有學者對廣作用料誇張做出評價,認為「廣式傢具普遍存在因用料過粗大而使某些部件看上去笨拙,不得不在工藝、裝飾上加以掩飾的現象」。)常見的是在傢具的主要部位鑲嵌大理石,或在傢具通體主要部位鑲嵌螺鈿(又稱螺甸,可理解為貝殼鑲嵌)。其他鑲嵌材料還有:經精緻繪製的瓷片畫、金屬片組成的圖案紋樣;或在螺鈿鑲嵌工藝的基礎上,加入寶石、象牙、牛骨、珊瑚以及玉石等材料形成的鑲嵌工藝,其圖案花紋會隨着照射光線角度的變化,發出各種各樣的光彩,稱之為嵌百寶(又稱百寶嵌)。

  始於明代的嵌百寶,其精湛工藝更是將表現梅、松的詩畫意境融入傢具或案頭的文房用品中。兩依藏博物館藏品經理朱倩特別介紹了館內一件紫檀嵌百寶帶屜板平頭案:紫檀帶屜板的小平頭案並不常見,配嵌百寶的桌面更是罕見。該平頭案以百寶工藝嵌梅花,與廣式做法相反,造型簡練,盡顯蘇工惜料如金、以小見大的工藝。

  朱倩道:「器物的裝飾題材和表現風格是時代的反映,也是傢具斷代的重要依據之一。」明清兩代傢具中裝飾紋樣題材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清中晚期因為外來文化的融合,裝飾紋樣題材更加豐富,裝飾部位及面積大小更多。

  圖必有意 意必吉祥

    中國幾千年來祖先遵守大自然的規律,形成與自然相處之道。無論是精神層面的宗教信仰,或是物質層面的衣食住行,無不貫穿自然界的動植物主題。各種傳統紋飾,如雲紋、卷草以及有美好祝福的葫蘆萬代、五福捧壽、平安如意等紋飾,山水、花鳥都可以獨立組成紋飾。工匠採用了各種象徵、諧音、寓意等手法,創造出富有生活氣息的圖樣,「傢具的任何一個面、任何一個紋飾組合都必須含有富貴吉祥之意」,形成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裝飾趣味。

  展廳內擺放的一件紫檀嵌百寶筆筒,乍一看以為不過是花鳥畫組合,仔細聽完解說才知那是一對鵪鶉在飽滿的稻穗與花木間嬉戲,可見古人善用極其含蓄委婉的藝術,來祈求「歲歲平安」。又如葡萄葉形托盤,松鼠葡萄題材在清瓷器裝飾中常見;這件紫檀托盤中,小松鼠隱藏在荷葉捲邊處蠢蠢欲動。鼠在十二生肖中為「子」,葡萄多果實且成串,兩者結合正是「多子多福」的美好祈願,相信這些符號象徵至今依然受國人喜愛。

  圖騰信仰 龍鳳呈祥

  除了動植物紋樣,飛禽走獸類裝飾紋樣也常運用於明清傢具裝飾。龍鳳是人盡皆知的神獸,清式傢具中由龍紋,或是螭紋、夔紋(均為沒有角的神獸)延展出來的變體龍紋運用較多,這是因為「龍」作為當時皇權的象徵,其裝飾形式的最高等級為正面五爪龍紋,普羅大眾絕對不可逾越使用。

  典型展品例如清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年)紫檀佛龕,細節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嚴謹的等級制度,雀替鏤雕龍紋、隔扇和欄板皆為浮雕卷雲龍紋、纏枝蓮花燈各種顯示皇室身份的裝飾紋樣,正面龍的形象在如意卷雲中若隱若現,據推測此佛龕應出自清代宮廷造辦處工匠。

  明清傢具的裝飾紋樣中,反映了當時人類的生活習慣、文化特徵等,而紋飾作為鑒定和欣賞傢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體現了它的藝術欣賞價值。手藝人以木材為載體,通過奇花異草、珍禽瑞獸、海鮮魚蝦等某些約定成俗的組合配搭,借助喜聞樂見的民俗觀念,表達對婚姻美滿、生活幸福、萬事順意的希冀和祝願,像朱倩所講:「明清古傢具中眾多裝飾符號應和出於自然,而又嚮往隱入自然的傳統生活之道。」

  編者註:兩依藏博物館「出入自然:兩依藏之三個永久珍藏」展期至明年三月。作為兩依藏二○一四年成立至今最大型館藏展,是次展出其三個永久珍藏系列合共逾二百件藏品:中國明清傢具、歐洲珠寶化妝盒,以及各國銀器。它們描述了十六至二十世紀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工匠和設計師們,如何通過木、金、銀這三種主要媒介去描繪大自然。

  兩依藏博物館位於香港上環▉荷李活(道)/荷里活▉道181-199號(周二至六開放)。須致電二八○六八二八○或電郵visitors@liangyimuseum.com預約參觀。入場費每人二百港元含導賞(或每人四百五十港元,則包括導賞及展覽圖錄乙本)。更多詳情可瀏覽網址:www.liangyimuseum.com。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