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受負利率及政府嚴厲監管影響,歐洲銀行經營持續困難
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大海嘯後,銀行危機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可惜在九年後的今天,銀行危機依然存在,但今次的重災區不是在美國,而是在歐洲,所不同的是,今次並非上次的危機翻版,規模將更大,但性質截然不同。/大公報記者 李耀華
今次的事件,並不是因為貪婪的銀行家和投資者無視監管機構的規定,而是監管機構因避免重演上次金融海嘯矯枉過正,以及中央銀行大印銀紙造成。
德銀只屬冰山一角
市場的焦點果▉不期然/果不其然▉都集中在德意志銀行所遇到的問題,但是事實上,德意志銀行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正如瑞士信貸銀行行政總裁Tidjane Thiam在上周所指出,作為整個業界,歐洲銀行現時仍不值得投資,這個窘境同樣出現於英國的銀行,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巴克萊,甚至萊斯銀行等。
上述的銀行都很快受到由負面因素所構成的完美風暴所影響,而在這一次,政策官員和執法者最值得批評。
這裏有四大因素在影響歐洲銀行的運作。第一,由於利率跌至零水平,以及近年頻頻就壞帳減值後在建立資本緩衝方面困難重重,銀行根本不可能會賺錢。同時,央行近年大力量寬,令債券孳息收益曲線幾乎變得平坦,銀行難以從利息差距方面取得收益。同樣地,本來盈利可觀的投資銀行,亦出現了這種情況,即使大如高盛,亦被迫要承認正在努力抵銷資金的成本。
第二,是國際監管機構對銀行的資本規定歷來最嚴格,最新的監管規條是巴塞爾協定四。就九年前發生的危機而言,監管機構對銀行再度嚴厲打擊是可以理解的,但由於規定更嚴格而惹起銀行不滿,同時亦具有歧視成分,因美國銀行出事而不合理地要歐洲銀行一同承擔責任。
不會重演雷曼事件
美國銀行未如歐洲同業般所受到的重大傷害,這解釋到為何美國的監管機構將會對銀行加強要求。
第三明顯地是銀行正面對無日無之的違規處罰,美國認為這就是要向銀行,特別是歐洲銀行徵收更多稅款,更經常威脅假如歐洲銀行不肯就範,便會取消其美元結算的牌照。在金融海嘯發生了九年後,銀行仍未獲得寬恕,在多數情況下,銀行最終都願意支付一半的罰款以作和解,看來德意志銀行亦不會例外,但即便如此,罰則通常是根據銀行有多少的償付能力,而並非以違規的性質而定。
美國司法部現正希望與德銀和解,同時,瑞士信貸和巴克萊銀行亦同樣將被罰,時間將會在今屆美國總統選舉以前,然後便會輪到蘇格皇家銀行,後者在次按投資方面比起德銀的規模更大。
不過,德銀今次的事件將不會演變成雷曼事件,若有需要,相信德國總理仍是會出手挽救德銀,不論成本多大,德國應仍有能力承擔,與上次歐洲銀行危機的不同之處是,今次將不會有連鎖反應。然而,這樣勢令歐洲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進一步縮減,令銀行危機對經濟所做的影響更加大,而且,假如政府介入,其結果可能會令形勢更加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