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總統」的性格\葉歌

時間:2016-10-01 03:15:57來源:大公網

  二○一六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輿論似乎空前關注兩位候選人的「人品」而非真相。特朗普和希拉里都是公眾人物,多年來又都積累了不少「櫥櫃裏的骷髏」,以至被認為是美國現代最不受歡迎的兩位總統候選人。

  不過,兩人接連曝光的醜聞也為公眾提供了無窮談資,刺激得專業、非專業人士爭先恐後為兩人作出心理診斷。儘管美國心理學界的權威不認可此類「不負責任」的做法,也反對心理學家以專家身份摻和大選政治,大眾媒體依舊樂此不疲。

  有分析說,希拉里被民眾視為行事鬼祟、缺乏誠信是因為受了丈夫連累。從克林頓競選州長、競選美國總統到身陷性醜聞、因對國會撒謊差點被彈劾,她身為女強人一直受到公眾超乎尋常的嚴厲審視,所以養成了凡事保密的習慣。

  而特朗普之所以口無遮攔,亂開空頭支票而不是腳踏實地分析政策,專家說,是因為他家從父輩開始就信奉「積極教派」的教義:即,只要堅信自己能成功,就會好事成真,獲得物質、榮譽方面的獎勵。

  離十一月正式投票越來越近。無論結果如何,大家都將這次大選稱為「真相後」(post-truth)—即罔顧真相的總統選舉。總統大選如此不走尋常路,如此輕率膚淺、惡意滿滿,也是我來美二十多年首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