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我不是潘金蓮》在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同時,還獲得了最佳影片獎,這也是馮小剛導演作品獲得的國際藝術影展的最高獎項。獲獎後,馮導在他的朋友圈這樣感慨:「快六十歲了,拍了很多電影也積累了很多經驗,這些經驗漸漸變成了習慣,成為了進步的阻礙、囚禁想像力的籠子。這一次我像拍攝處女作一樣把那些經驗和習慣拋到腦後,一切重新開始,重新上路學拍電影,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我不知道這種任性的堅持是否有前途?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給了我一個明確的答案。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感謝評委會對一個新導演的鼓勵和肯定。」
馮小剛這部新片不僅任性在形式的探索,全片全部使用圓形與長方形兩種非常規電影畫幅,更任性於選擇了講述一位當代中國鄉村婦女堅持二十年上訪維權的故事,這個現實主義題材在如今內地商業片大潮中顯得格格不入,但因為馮小剛強大的個人品牌影響,該片依然得到空前關注。就在西班牙獲獎前,該片宣布從競爭激烈的國慶檔期改到十一月十八日公映,引發了公眾對該片是否通過內地電影審查的種種妄議。其實,在更早前去多倫多影展之前,該片就已經過最後的十多處修改,獲得電影局通過,否則,馮小剛以及出品公司就違規,連十一月公映的機會都不會有。
「雁南飛」十一月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