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戲劇圈有很多位資深工作者的英文名字都叫May姐,其中一位是黃美蘭,十多年前從香港移居至新加坡。
美蘭是本地劇壇職業化萌芽期的演員。在香港話劇團成立之前,她本來是一位銀行職員,因為在中學時期已經認識戲劇,故此便投考了香港話劇團第一屆演員訓練班。當時她白天在銀行工作,晚上參與劇團排練,每次排練可獲酬勞十元,第一次演出便總共獲得六百六十元,即是排練了六十六次。其後,她便投身了全職演員行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香港,這個職業十分新鮮。美蘭的父母也沒有阻止女兒,並不時向親友說「我女兒做戲的。」然後,美蘭便會更正說「我做話劇的。」
美蘭雖然是女生,但天生好動,個性活躍,即使熱愛話劇,亦不只是站在舞台上唸台詞,而是喜愛以身體動作傳達意思。繼香港話劇團之後,職業化的中英劇團亦於七十年代後期成立。美蘭獲邀加入該劇團做演員。但是顧名思義,當時的中英劇團大部分演員都是外國人,以英語演出話劇。美蘭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高,故此猶豫不決是否加入該劇團。幸得一些前輩鼓勵,並說「你與外國人一起表演便可以很快提升英語水平。」為此美蘭便成為中英劇團第一代全職華人演員。而由於外籍導演亦開始執導中文劇目,故此美蘭便以更多身體動作來表演,從而令到不懂粵語的導演亦理解演員所傳達的意思。
中秋節期間,美蘭回港休假,對我說了這些香港戲劇歷史,令我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