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昨日議息後宣布改變貨幣政策,不再單單依賴量化寬鬆措施來推高通脹,而是改為以調控長債孳息率為標準,保障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盈利,抵銷負利率的影響。
誠然,此舉實屬無可厚非,惟調控長債孳息率,難免會被炒家有機可乘藉以圖利,屆時長債孳息不但拗腰向上,升勢甚至可能一發不可收拾。
長債市場或添波動
日本央行周三議息後,並未如部分人士預測般進一步實施負利率,而是把購買資產計劃的目標轉移至以長債孳息率為標準,例如將會沽長債而買短債等。這個做法既使日本央行不再浪費彈藥盲目量寬,又可以令長債孳息抽高,維持金融機構的盈利,從而令金融股再添新的動力,有助日股後市,可謂一舉多得。
然而,日本央行既然下意識要扭曲長債市場的正常操作,其他炒家自然會有機可乘,甚至洞悉日本政府的意圖而在債券市場興風作浪。長遠來說,這將會令長債市場變得更為波動。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初期,曾經重手實施安倍經濟策略,其後雖然達到日圓大跌和日股大升的意圖,但是卻意外令日債孳息急升,曾經見過接近1厘的水平,與日本央行原本希望買入長債遏低債息的意願完全背道而馳,原因是炒家當時曾以安倍經濟政策將大幅推高通脹為由,大手沽空日本長債。
此外,日本長債並非封閉性資產,全球投資者皆可入市;在日本國債市場的投資者當中,外國投資者持有的比重最新為10.6%,相對起日本人來說,持有量自然難以相比,但問題是,全球債券市場在多年量寬措施影響下,走勢已接近一致,當德國和西班牙國債孳息下跌時,日債孳息亦難以獨善其身;所以,日本央行縱有海量資金可以操控國內債市,但肯定不可能控制全球債券市場吧!
圓匯遏不了 徒勞無功
是次日本央行的新措施,無疑可在量寬擴容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找到新出路;可是,若只把措施着眼於控制金融市場上,最終難免會徒勞無功。安倍晉三上場後,已不知動用了多少資金購買資產以遏低日圓,但日圓在多次短暫下跌後,又復回升至高位。今次雖然把矛頭改為指向日債,但結果亦可能只換來另一場滑鐵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