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做父母要少操心\小冰

時間:2016-09-21 03:15:54來源:大公網

  前面的篇幅,有人在評論欄裏對我說「其實孩子遠比你想像的堅強」。我為這條帖子點讚!

  雖然同住一套公寓,DX和室友們的作息各異,每天難得相見。你在一年級,我在二年級,她學建築,她學規劃。偶爾在電話裏相遇,也是告訴對方,我在圖書館查資料,她在工作室趕設計方案,她在去上課的路上。忙歸忙,卻快樂着,享受着。

  現在的中國內地孩子,出國前雖然不一定已經走南闖北,卻都遊山玩水過不少地方,有的甚至出過國門了,知道外面是怎麼回事。在這個資訊化時代,東西方人的生活模式都一體化。中國同學和美國同學一樣,都用智能手機、喝星巴克、上網購物、唱同樣的流行歌曲、穿同樣品牌的運動服,除了人種不同,什麼都一樣。單從DX和她的同學們的外表看,已經很難找到老一輩中國內地留學生的氣息,她們不再像早年出國的父輩那樣孤獨、捉襟見肘。

  中國內地留學生的經濟,看似比美國學生還好。不是因為家境比他們好,而是觀念不同。有的美國同學,要靠從前工作時積攢的錢供養自己。XL說:「學習雖然繁忙,但是我們沒有經濟之憂。」

  DX和室友們的公寓生活簡單而充滿快樂。他們的房門上貼得花花綠綠的,有簡單的自我介紹,顯示主人的性格;有大大小小的帖子和海報,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某天的什麼活動。這些孩子,個個都有特色,個個都有故事。生活在他們中間,我也長見識。

  他們適應中國式的生活,也適應美國式的生活,沒有轉彎抹角的苛求,有點陽光就燦爛,有點雨露就滋潤。西式的早餐,麵包加牛奶,最多再一邊梳洗一邊煮個雞蛋。午餐在學校吃,買速食,或自帶頭天晚上自備的中式午餐飯盒。晚餐時分,如果碰在一起,大家互相分享食物、分享廚藝。又或者,如果時間恰到好處,乾脆把你我的飯煮在一起,吃在一起。收拾完廚房,稍聊兩句,各自回房用功去。

  哈佛人的幹活速度令人驚訝。我試過,他們竟然可以一邊敲擊電腦,一邊回答你的問話,回答完畢,電腦上已經出現一段與對話內容完全不相干的文字。我還計算過他們做飯和吃飯的時間,從量米到洗碗,總共四十三分鐘。這速度,你不相信吧!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也不信,但是我沒有亂說,電飯煲煮飯三十分鐘,煤氣爐上做個菜,菜很簡單,差不多都是半成品。這麼一說,你應該就信了。

  這些孩子幹起廚房活來也麻利有序。從前DX在家做家務,是用拇指和食指撚起做的,我一看見就着急。可到了哈佛,情況大變,太像個做事的人了,還經常在同學們的聚餐預備中當主力。

  我喜歡YR做的糖醋魚,也對MX的紅豆湯感興趣。記得那個春節,另兩個中國同學來公寓一起聚餐。我們去超市買回食物,到家後洗的洗,切的切,從櫥櫃裏翻出重慶火鍋底料,一會兒,七、八號人圍鍋而坐,吃起火鍋來。在異國他鄉,在與哈爾濱緯度相等的波士頓,孩子們熱熱鬧鬧、歡歡喜喜,沉浸在鄉情和同學情的喜樂中。

  如果你是留美學生的家長,看到這裏,請不要再擔心孩子的「懶惰」和「不能幹」,也別再牽掛他們的飲食。年輕人會學會玩會生活,挺能幹的,網上查查,照本宣科,什麼菜都做得出來。

(哈佛散記之二十三,逢星期三刊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