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重振全球貿易和投資 出路在哪裏?

時間:2016-09-19 03:16:00來源:大公網

  圖:分析認為,人民幣加入SDR即將正式生效,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及擴大在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將降低企業成本及匯兌風險\資料圖片

  近日,韓國最大、世界排名第七的海運公司韓進海運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這一事件給韓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產生一定震動。法院將進一步考察來決定是挽救韓進海運,還是對其進行破產清算。韓進海運的境況進一步說明當前全球貿易和投資面臨巨大困境。欲穩定世界經濟,必須重振全球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柳 洪

  那麼,如何重振全球貿易和投資?G20(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形成的《公報》指明了出路:一是反對保護主義。全球貿易和投資下滑,表面看是有效需求不足,深層原因實為保護主義抬頭。需切實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二是繼續努力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峰會《公報》核准了G20貿易部長會議達成的《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

  G20杭州峰會《公報》開出的藥方能否見效?畢竟行勝於言,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筆者認為,如果《公報》的上述兩條建議能夠得到有效落實,重振全球貿易和投資兩大引擎,並為世界經濟穩定發揮潛力、增添動力,前景值得期待。原因有四:

  一、國際貿易和投資摩擦有望略現緩和

  近幾年,全球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抬頭。G20經濟體在2015年10月至今年5月,共出台了145項保護主義措施,為2009年以來最高,致使全球貿易和投資摩擦加劇。譬如,僅今年三月份,美國就對原產於中國的不銹鋼板材和帶材,原產於中國的四氟乙烷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對中國吸奶文胸產品,脊椎固定板、頸托和多種醫療訓練裝置及相關產品,以及電動平衡車產品發起337調查或提起調查申請。今年以來,澳洲兩次借安全審查名義拒絕中國企業赴澳從事商業投資申請。摩擦加劇嚴重影響全球貿易和投資的健康發展。

  但是,近來市場氣氛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日本政府召開「對日直接投資推進會議」,擬放寬妨礙海外企業在日投資的限制和簡化行政手續,促進外商對日投資。在萬象東盟系列峰會上,澳洲總理特恩布爾表示,歡迎中國企業赴澳投資。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建議,美國應當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客觀看,雖然G20杭州峰會《公報》承諾,將減少及不採取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延長至2018年底,但是,少數國家不採取新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措施,實現起來會有難度,不過,採取新的保護主義措施增量減少應可兌現。預計隨着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加強開放型貿易和投資機制建設的措施逐步落實,全球保護主義興起的勢頭應會降溫,貿易和投資摩擦亦有望逐步緩和。

  二、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可望取得新進展

  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有助於促使目前正在談判的重要多邊協議,如《服務業協議(PSA)》、《政府採購協議(GPA)》及《環境商品協議(EGA)》等取得新突破。

  值得關注的是WTO(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便利化協定》。該協定於2013年12月達成,目前已有50個成員完成了《貿易便利化協定》的國內批准程序,如果三分之二以上的WTO成員通過國內核准程序,協定便可生效。二十國集團承諾將在2016年底前批准《貿易便利化協定》,可促使其他WTO成員國加快國內批准進程,令協議早日生效。

  全面實施《貿易便利化協定》,根據WTO的測算,可令成員國的貿易成本平均減少14.5%;可以為全球商品出口平均每年增加1萬億美元;可能創造2000萬個就業機會。總體來看,《貿易便利化協定》可以每年為全球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貢獻0.5個百分點。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及便利化,亦可帶動發展中成員國和最不發達成員國的價值鏈和產業鏈全面升級,推動其參與全球價值鏈。

  三、全球基礎設施投資或出現較大發展機遇

  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多已老化,需要翻新、更新。廣大亞非拉國家的基礎設施落後,需要加緊建設。聯合國報告認為,國內基礎設施不足、交通運輸、IT基礎設施、供應鏈不穩定是發展中國家進入全球價值鏈的主要障礙。今年二月份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預計,全球約有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缺口、項目準備不足。與此同時,全球跨國公司尤其是美歐企業集團均持有大量現金。中國M1(狹義貨幣)與M2(廣義貨幣)的剪刀差八月底達13.9個百分點,據測算中國企業目前持有約6萬億元人民幣的活期存款。這些資金正在等待或尋找投資機會。

  四、中國對重振全球貿易和投資將發揮關鍵作用

  經濟學的共識,在經濟處於逆周期時期,全球需要增加公共設施方面的投資。一方面,隨着貨幣政策的效用遞減,峰會《公報》承諾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對過度使用貨幣政策貶值本幣形成一定約束,有財政空間的國家將會逐步加大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着力。本月五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提出,進一步放開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限制,出台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另一方面,杭州峰會《公報》重申促進基礎設施投資,歡迎11個多邊開發銀行提出的《支持基礎設施投資行動的聯合願景聲明》,11個多邊開發銀行亦將發揮更大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只要峰會《公報》的兩條建議得以落實,國際資本會有較高願意參與基礎設施項目,預計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將有很好發展前景。

  目前中國實施的三大戰略:「一帶一路」、中資企業「走出去」及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一系列重點項目和經濟走廊建設已經取得重要進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正在同步推進。今年前七個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對外累計投資1027.5億美元,全年中國有望成為資本淨輸出國。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即將正式生效,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及擴大在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將降低企業成本及匯兌風險。

  預計隨着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加強開放型貿易和投資機制建設的逐漸落實,中國深入推進「一帶一路」、中資企業「走出去」及人民幣國際化三大戰略的不確定性將減少,阻力可進一步緩解。那麼,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活力有望增強。當前中國是世界最大貨物貿易國、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

  中國的貿易和投資活力增強了,將有助於重振全球貿易和投資兩大引擎。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5%。中國經濟穩定了,亦將更好地發揮世界經濟「穩定器」的作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