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丘樹宏在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大公報記者實習崔芷盈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榕欣、實習崔芷盈報道:大型音樂組歌《孫中山》首次走進香江,於維港之畔唱響,而其背後的文化影響及其主創人員的創作理念又是如何呢?大公報記者昨日在港專訪《孫中山》組歌原創作詞人,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敘述香港管弦樂團(港樂)舉辦的國慶音樂會中演奏的《孫中山》組歌的幕後故事,暢談歌作背後蘊含的孫中山文化及其深遠意義。
通俗易懂 便於流傳
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是中華革命先驅孫中山的故鄉,孫中山作為故里名人,其思想文化本身就極具研究、傳承以及弘揚的價值。丘樹宏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就《孫中山》組歌的創作來源談到:「要表現孫中山思想和精神文化,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過往的形式大多數是以學術、理論、研究為主,也有小說、紀錄片等,但音樂方面的表現形式卻鮮有聽聞。」他說:「孫中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對於孫中山的文化研究,除了思想、精神方面之外,他自己的文化修養及人生故事也應該被我們後代子孫記住,我覺得音樂就是一種通俗易懂且便於流傳的文化傳承形式,由此一念,才有了《孫中山》組歌的創作以及之後的一系列『孫中山文化工程』。」他向本報記者介紹道:「『孫中山文化工程』是中山市文化的第一品牌,也是廣東省的重點文化建築工程,包含了多項硬、軟件方面的孫中山文化建設項目,其中的內容有:改造孫中山故里翠亨村、發展中山裝、創作名為《中山路》的大型報告文學等,《孫中山》組歌亦是項目內容之一。」
更好弘揚孫中山文化
曾於香港讀書、組織革命、避難的孫中山可以稱得上與香港淵源頗深,香港亦是孫中山革命道路中的重要一站。同是中山人的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得知「孫中山文化工程」後深感其文化教育意義遠大,故而促成了今次《孫中山》組歌於國慶音樂會上的演奏。丘樹宏對記者說:「蔡冠深認為(「孫中山文化工程」)這個事情很有意義,尤其是對中山和香港市民,都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孫中山的精神和文化也值得全球華人華僑去學習、理解、繼承並弘揚。」
弘揚孫中山文化的熱潮已於全球華人華僑中掀起,內地多個省份為響應此文化熱潮均展開相關活動,包括有廣東省的大型交響音樂史詩《我們的孫中山》,畫家李延生以孫中山為主題的百米音樂畫卷,中山市名為《天下為公》的歌舞劇等。而《孫中山》組歌除香港站的演出之外,今年年底也將於馬來西亞以及台灣等地唱響,以求引發全球華人華僑對孫中山文化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