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渣甸街曾稱為渣甸墟,一直都是售賣雜貨的市集
銅鑼灣是港島最熱鬧的購物消費區,大家或許想像不到,昔日百德新街一帶是倉庫林立的工廠區,先後有造幣廠、冰廠和糖廠。港府在一八六六年興建的香港造幣廠只維持了兩年便因虧蝕而結束,渣甸(怡和)洋行買了該塊地皮,一八七八年開設糖廠,直至戰後停產,留下糖街的名稱讓人追憶。
英商基利於一八七五年在此區開設冰廠,其後被渣甸收購,名為香港製冰公司,到一九一八年售予牛奶公司。一九七一年政府填平冰廠旁的河道,發展銅鑼灣區。一九七二年置地吞併牛奶公司,冰廠結束運作,拆卸重建為溫莎公爵大廈(今稱皇室大廈)和恆隆中心。
另外,英國卜內門化工原料有限公司曾在百德新街設立貨倉。一九五五年被富商張祝珊的兒子張玉麟購入,建成中產住宅區。張玉麟通過利銘澤認識了華商劉火炎,一九六○年將日本大丸百貨公司引入百德新街。海底隧道通車後,松坂屋、三越和崇光等日資百貨公司相繼在此區開業,令銅鑼灣享有「小銀座」之美譽,帶動經濟發展。
今天,日式百貨的風潮已過,大丸已於一九九八年結業,松坂屋在同年撤走。三越亦因興利中心拆卸而離開香港,如今只剩下崇光百貨公司留守銅鑼灣。渣甸早已將商業重心轉移中環,但銅鑼灣仍有不少街道名稱見證了渣甸和渣甸大班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