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團圓的日子/徐海娜

時間:2016-09-15 03:15:57來源:大公網

  時光總是如白駒過隙,不着痕跡,改變着我們的心境。這些年來,每到中秋,就想着要買燈籠了,還要買會在暗夜裏發光的熒光棒,以及各種閃亮的可以取悅兒童的玩意兒。然而今年,再與孩子討論這些話題的時候,他似乎提不起什麼興致來,我才意識到他原來又長大了些。其實去年的時候,他已經對這些玩意兒興趣索然,而我為什麼仍然興致勃勃呢?大概是因為,曾經的那一刻的歡愉深印腦海的緣故吧。

  說來竟已是兩年前的事,中秋節那個夜晚,孩子的父親早早地就下班回來了,我們一家人決定沿着沙田城門河一路走到沙田公園去。未下樓,孩子已經將電子燈籠的開關打開,隨着燈光的明滅閃爍,快樂的歌聲也響起來。至今難忘那時他一臉的興奮,一路雀躍,唱着歌,彷彿要去赴一場與歡樂之神的約會。看!孩子的快樂就是如此簡單。一路上邂逅的小朋友們也被他的激情感染,大步流星沿着河堤走着,走着,唱着,唱着……河水盪漾着遠處公園裏燈展的五彩波瀾,微風裏藏着數里外中秋晚會若有若無的歌聲。

  然而僅一年之隔,他就不再為一盞會唱歌的燈籠沉醉了。而今再過一年,竟連提這話題的興趣也沒有了。我常常想,隨着人的年歲漸長,有多少東西是被我們棄諸腦後,頭也不回,不再多看一眼的。

  我是北方人,我們北方中秋節是不玩燈籠的。在中秋節最重要的事情是「團圓」,在重要性上,這是個僅次於農曆新年的節日。所有的叔侄、姑嫂,無論平日裏有多少嫌隙,這一天都要高高興興地歡聚一堂。那一天從下午開始,一大家子的人都要聚在祖父母家裏,紅紅火火地準備「團圓飯」。只有小孩子是例外的,廚房裏大人們已經夠多的了,所以我們可以到處撒歡,到晚飯的時候準時歸來就可以,那時候必定是飢腸轆轆地去迎接大餐。

  可惜有一回,我大吃一頓的準備失算了,於是那一年的中秋節就得以在記憶裏沉澱下來。

  在北方,我們小時候一直有在中秋節拜訪恩師的傳統,那天下午和同學們一起去看望老師,老師非常高興,拿出一大盒月餅,要求我們每人吃一塊兒。盛情難卻,大家都會吃完了手中的月餅。但好大個好難吃啊!我的肚子叫苦不迭,加之月餅是極難消化之物,一個小學生獨自吃完一整個月餅可想而知有多痛苦。從老師家裏出來之後,我就想着今晚的團圓飯估計沒戲了。果然到上桌的時候,我連最愛吃的雞腿都吃不下,心中直嘆可惜了這大半年才一次的家族盛宴。多年後,和小學同學談論起來,果然都還記得這件事。可見人的記憶是多麼有趣,那些年復一年雷同的歡樂都找不到痕跡了,唯獨這件事不容易淡忘。

  但是後來,這過中秋吃團圓飯的樂趣也漸漸地消失了。先是家族裏小輩們都相繼長大,各自天涯海角地求學去,後來又滿世界地工作去,就是過年也未必能聚首故鄉。這團聚的習俗便在記憶裏漸漸遠去,只有老人們還在守望那一輪中秋的明月。

  我不知道當我的孩子長大的時候,會在回首的時候想起什麼。今年我會去他的學校和他以及同學們一起做月餅;我也要讓他在中秋節問候遠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和親戚朋友,知道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我想盡我所能給他創造與平日不同的經驗,因為平淡的終會逝去,唯有不同的才會存留。

  為人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長變化,也許就如龍應台所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所以,當孩子仍在膝下的時候,不妨多陪陪孩子,尤其是在每一個應該全家聚首的節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