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柏林弦樂 神弓妙韻

時間:2016-09-15 03:15:50來源:大公網

  圖:柏林愛樂弦樂五重奏成員

  柏林愛樂弦樂五重奏將於十月上旬應澳門國際音樂節邀請,赴澳舉行一場室樂演奏會,另連同中國二胡演奏家許可,以「神弓妙韻」為題,舉行一場中西合璧的音樂會。

  嘉 嫻

  柏林愛樂弦樂五重奏是柏林愛樂樂團名下其中一個室樂組合。柏林愛樂樂團由於極具規模,譽滿國際樂壇,旗下樂手組成多個室樂組合,四出演奏,而今次赴澳演出的弦樂五重奏,就是樂團旗下四十多個組合之一。

  弦樂五重奏別於常規

  必須說明,室樂的一般弦樂組合,都是弦樂四重奏,即第一及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要不,就是鋼琴四重奏,即鋼琴另加大中小提琴各一,又或是鋼琴五重奏,即鋼琴另加第一及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又或是某樂器加弦樂四重奏而成為五重奏,例如長笛五重奏,單簧管五重奏等等。換言之,但凡五重奏,必定指弦樂四重奏另加一件非弦樂的樂器。不過,柏林愛樂弦樂五重奏居然有別於主流,是弦樂四重奏之外,加一件低音大提琴(內地慣稱之為倍低)。這種罕見的做法,好處在於把提琴家族所有四位成員都包含在內,以便低音大提琴在超低音區發揮承托功能。這種配置在演奏爵士音樂時尤其收效,蓋因低音大提琴是爵士音樂不可或缺的樂器。何況柏林愛樂樂團的樂手除了古典音樂,亦擅於演奏爵士音樂。所以說,柏林愛樂弦樂五重奏有其藝術獨特性及市場價值。

  今次「柏林」赴澳將會選奏七首樂曲,從古典時代莫扎特至現代皮亞佐拉的作品都有。本文限於篇幅,只能簡介當中兩首,即莫扎特「F大調嬉遊曲」(作品KV一三八)和皮亞佐拉「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

  F大調具意大利樂韻

  莫扎特(一七五六至九一)在一七七一年夏天初次遊歷意大利之後,見聞大增,並且吸納當地流行的曲韻以及新樂思。同年冬天,當他第二次去罷意大利而回歸薩爾斯堡,寫了幾首弦樂作品,包括上述的F大調。根據文獻紀錄,這首F大調於翌年一月下旬完成。

  首先說明,這首F大調雖然是弦樂作品,但並不是常見的四重奏,而是寫給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低音大提琴,當中並沒有大提琴。不過,現代最常見的玩法是由小型弦樂隊演奏。這首樂曲共有三個樂章,曲式是典型的快,慢,快,而演奏時間約為十一分鐘。從器樂而言,第一小提琴在全曲中居於領導地位。貫串全曲的,是意大利的樂韻,反映莫扎特當時深受意大利樂韻的影響。樂迷聆聽此曲時,請留意這一點。

  皮亞佐拉四季被改動

  皮亞佐拉是二十世紀阿根廷作曲家。他所寫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常見於古典音樂會。不過,必須指出,常規音樂會所聽到的「四季」,其實與原作頗有分別。首先,皮亞佐拉本意並不是要寫一個春夏秋冬的四季組曲。按照時序,他在一九六五年和六九年,先後寫了「夏季」和「秋季」,再於七○年寫了「春季」和「冬季」。縱使春夏秋冬四季都寫齊了,但他寫作的次序,並非按照四季的次序,而且他並沒有把四首樂曲編成一個組曲。到了上世紀末,俄羅斯作曲家德斯雅尼哥夫為了把四首樂曲與韋華第的「四季」對應,刻意把這四首樂曲順序排成春夏秋冬四季,並且把每首樂曲編整成三樂章,由小提琴領奏。更為甚者,他把韋華第「四季」的一些樂句加進皮亞佐拉的原作內。此外,他為了遷就南北半球的相反季節,把韋華第的「冬季」樂句,加到皮亞佐拉的「夏季」裏。現代的管弦樂團,為廣招徠,特意把這兩套「四季」放在同一音樂會裏。香港管弦樂團也舉行過這種音樂會。

  其實,這四首樂曲是皮亞佐拉的探戈作品。從樂種而言,是屬於五重奏,寫給小提琴(中提琴亦可),鋼琴,電結他,低音大提琴和手風琴。由此可見,「柏林」今次的演奏,又是另一番感覺。

  許可不走傳統路線

  至於「柏林」聯同許可的「神弓妙韻」演奏會,當中既有許可自作的「二胡及弦樂五重奏」(思念)以及陳怡的「二胡及弦樂五重奏」(胡琴組曲),也有屬於世界首演的周龍「二胡及弦樂五重奏」(太平鼓),以及許可「板胡及弦樂五重奏」(鄉間喜悅)(之前的版本是板胡與管弦樂隊)。上述由許可自作的「思念」,原先的版本是二胡與鋼琴,作於一九九三年。這首樂曲大體上保留着二胡的傳統韻味。

  不過,必須指出,許可作為胡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總體上走的並不是傳統的路線,而是盡力開拓胡琴(特別是二胡)的演奏極限。最明顯的情況是他常常喜歡以兩條弦的二胡替代四條弦的小提琴的功能,為的是要證明他有能力以兩條弦勝過你的四條弦。可是,豈不知他雖然可以用兩條弦拉出小提琴四條弦的樂音,但往往喪失了小提琴原有的樂韻。這是筆者以前觀看許可獨奏會的評價。殷切盼望許可與「柏林」合奏不同樂曲時有所收斂。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