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教授、「天才獎」麥克阿瑟獎得主居拉夫斯基(Dan Jurafsky)是計算機語言學家(compuational linguist)。他對幾百萬份菜單、餐館點評等進行大數據分析,並在《食物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Food)中分享了發現。
在美國,餐館越貴,顧客選擇的餘地越小。高檔餐館在菜單上描繪烹飪手藝,強調食材來源,多用複雜詞彙、句式,但不像中低檔餐館那樣濫用新鮮、美味、豐富等形容詞,因為這些不言而喻。美國人常在正面的餐館點評中將味覺比喻為性慾,並用黏稠、柔軟、絲滑等觸覺詞語描繪甜點。評價低檔餐館時,顧客多用「上癮」比喻愛吃某菜。
美國人熱愛的番茄醬起源於古中國福建人的魚醬。這種魚醬後來流傳到中原地區、日本、東南亞,又通過西方水手傳到歐洲。原料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番茄取代鹹魚成為主要食材。美國「火雞」(turkey)之名源自誤傳。葡萄牙人為了壟斷國際貿易,對海外商路秘而不宣。哥倫布將原產於墨西哥的火雞運到葡萄牙,中轉途中和來自非洲、被叫做「土耳其雞」(Turkey cock)的另一種禽類混淆,所以今天火雞在英文被稱為「土耳其」。
菜單組成、上菜順序、食材變化見證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正如作者所說,食物「全球化」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