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藝術館趣展「竹」藏品

時間:2016-09-10 03:15:46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莊藝勤、羅榮生、吳志華、趙廣超、譚美兒出席啟動儀式\大公報實習記者崔芷盈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毅、實習記者崔芷盈報道:由香港藝術館籌劃「竹都好有趣——藝術館在這裏」教育推廣計劃暨展覽,今日起至十月十一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通過一系列以「竹」為主題的館藏藝術品,以及多媒體影像,全方位詮釋竹在中國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黛玉臂擱 竹製汗衣

  該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藝術館籌劃,並與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和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合作舉辦,為香港藝術館於閉館期間,其中一項將藝術帶進社區的重點項目。重點展品包括清代的高浮雕《赤壁夜遊圖》筆筒、清代竹汗衣、清代圓雕《螃蟹含禾》、十九世紀石版畫《香港的竹製導水管》、《留青林黛玉臂擱》等。

  活動的啟動禮昨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副署長(文化)吳志華、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視覺藝術小組委員會主席羅榮生、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總監趙廣超、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總監莊藝勤和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譚美兒。

  吳志華致辭時表示:「竹這個字由兩個『個』的簡體字組成,竹在日常生活中是被廣泛利用的物料,但是有很多不為人知、沒人察覺的細節和文化歷史,今次展覽特意從很多同生活上息息相關的方向出發,透過香港藝術館多元化和涵蓋古今的館藏,與觀眾分享這個有關竹和中國文化的生活內容。」

  趙廣超向大公報記者介紹:「竹雖是一種簡單的植物,但卻被國人廣泛使用,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以竹喻君子,令竹成為了脫俗文化的象徵。竹文化歷史悠久,古人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都有涉及到竹,譬如以竹書寫、以竹抒發心聲。未來如有機會,我們會將這一計劃推廣到很多地方,令更多人欣賞竹文化,愛上竹文化。」

  竹喻君子 內涵豐富

  本次展出的一件清代竹汗衣尤為引人注意,香港藝術館館長(虛白齋)司徒元傑介紹,古人不似今人可以在炎熱的夏季穿短袖衫,而竹汗衣則很好幫助古人夏日排汗,可以有效避免汗水濕透衣服,令古代官員、演員、道士在酷暑中仍能保持端莊姿態。

  每年恰逢神誕、賽會、出會、建醮等傳統節日慶典,都可以在本港各區看到或大或小的竹戲棚,這次展廳現場有一面牆上畫的即是觀眾在竹戲棚看大戲的場景,是依據二○一五年元朗錦田鄉為慶祝十年一度「酬恩建醮」建造的戲棚白描而成。

  配合展品,香港藝術館亦設置一系列多媒體影像介紹竹歷史,譬如展示中國歷朝歷代文人的繪竹技巧,觀眾也可參與影像互動,感受畫家們創作墨竹的程式。

  查詢展覽詳情,可電二七二一○一一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