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西湖秋勝圖》是一幅長九米的西湖全景畫作\中國美術學院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王莉杭州報道:G20杭州峰會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於九月五日邀請G20杭州峰會外方代表團團長夫人參觀中國美術學院並觀看了「雨過天青」青瓷藝術展、「意象中國」書畫展、「絲路霓裳」中國絲綢服飾展等。曾讓「夫人團」駐足觀看的「美學江南─中國人的生活藝術」特展,即日至本月二十二日正式向公眾開放。特展分為「雨過天青」、「水印千年」、「意象中國」、「和衷共濟」、「絲路霓裳」五個單元,從多種藝術載體、形式、思想出發,全方位展示了一個「美學江南」,向觀眾展示,中國人的藝術不只是在博物館裏,更滲透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生活藝術 密不可分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高士明表示,每一個展覽單元,無論書畫、青瓷還是版畫、絲綢,都有着千年傳承。
中國被稱為China,即瓷器之國。在燦若星河的陶瓷藝術中,宋代青瓷最具代表性。在「雨過天青」青瓷展的展廳裏,二千五百片瓷片鋪在展牆上,如凝固的火苗,色彩流轉。這些瓷片樣本,帶來的是「雨過天青雲破處」的藝術魅力。是次「雨過天青」青瓷藝術展中有一件「玉琮青瓷盞」是宋代官窰留存下來的青瓷玉琮,它的形制來自距今已有五千三百年歷史的良渚文化玉琮。「琮」外方內圓,外方取義四方,像地之形,中圓以應無窮,像地之德,是遠古先民祭祀大地的禮器。
該單元還呈現了各類南宋青瓷文物和中國美術學院陶藝系師生的各種青瓷作品,以及在實驗室中製作的二千四百八十片「青釉」標本,以反映中國千年以來「格物致知」的知識傳統。另外,「夫人團」在參觀中茶歇所用的粉青茶盞也是由中國美術學院畢業生設計製作。
青瓷既是中國人的日常用品,也是觀賞器,還是中國人的精神禮器。中國傳統的藝術是「生活的藝術」,中國人追求日常生活中的美學,生活和藝術是不可分的,在這方面青瓷是典範。
意象中國 書畫詮釋
中國書畫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代表,「意象中國」書畫展既以書畫來詮釋了中國人觀察世界的特殊角度。展廳裏不僅有黃賓虹的《西溪紀勝圖》、潘天壽的《朱荷圖軸》以及沙孟海的書法《毛主席六盤山詞》等,此次布展還專門選擇了中國美術學院老院長林風眠以及他的幾位得意門生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的油畫作品。
內容與形式相應和是中國藝術的一大特徵。展品中,黃賓虹的山水將整座山和盤托出,將山與樹編織成山環水轉的肌理、山巒疊起的生動;而潘天壽的花鳥卻是「疏可走馬」簡而不能再簡;沙孟海的草書用蒼勁如龍的筆法將詩人高遠豪情的情懷表達出來。
「和衷共濟」單元展廳中一幅長九米、高三米三,名為《西湖秋勝圖》的巨幅山水作品引來眾多觀眾的目光。這幅巨作更是成為「夫人團」九月五日中國美術學院參觀合影留念的背景。此畫作由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卓鶴君、吳山明、閔學林、王冬齡領銜,花時十天創作,呈現了西湖山水之美、人文之勝,是描繪西湖全景的最大規模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