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我在美國買保險\純上

時間:2016-09-05 03:15:56來源:大公網

  某女士二○一四年在昆明被綁架,四名歹徒駕駛她的轎車狂奔數百里,用刀刺傷受害人,撞上圍追堵截的警車才被迫停下。女士被警方解救,嫌犯落網,入獄服刑。這本該是邪不勝正,死裏逃生的大團圓結局。然而時隔一年,她卻因車被毀向保險公司索賠未果打起了官司。保險公司的說辭有二:一是車險只適用於車主本人或其准許的駕車人,綁架犯毀車他們不管;二是根據免責條例,她被綁架屬於不可抗拒外力,不在保險範圍內。她抗議附加的免責條例自己根本沒看到過,也不是本人簽名認可。但保險公司認為,即便條例不是本人簽名,她支付保險費的行為可視為對此的追加認可。結果,兩方矛盾無法調和,分別上訴到了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

  這是央視《今日說法》某期的節目內容。我這才知道原來在國內4S店買車,那裏的工作人員會自動給你上車險,並代為簽名。保險條例連篇累牘,本就讓人看了眼暈,賣保險的又只渲染買車險的好處,對車主不利的附加條款則不加提醒,買車很容易忽略。這樣,不出事沒事,出了事消費者就成為弱勢群體,說不清,爭不過,只好自認晦氣。這檔節目中的當事人因為轟動一時的綁架案成為知名人士,本人家庭經濟、教育水準也不錯,還算有話語權,一般老百姓恐怕更有冤無處訴了。

  我不由想到自己在美國買保險的經歷。美國人的保險五花八門,有資產(無論有形無形)就要買保險。房險,車險,醫療保險(眼科、牙科、配藥還要分開另付),人壽保險,大病保險,殘障保險是普通人較了解的險種。經營公司、農場或其他生意有專門險種。我去年還買了「傘覆式」保險,適用於發生重大意外時的資產保護。難怪周圍老美喟嘆:「我們真是越保越窮」。無可否認,美國的保險業人員出於生意經的考慮也會盡力推銷,報喜不報憂。但我定居美國小鎮,這裏的保險公司卻還算行事正派。

  當初我先買了輛美國製造的二手車,後來又買了房,乾脆到鎮上同一家有信譽的公司買保險,以便享受同時購買多種保險的優惠。我的車險每月付三十多美元,不算貴。專門受理私人保險業務的女工作人員和藹周到,坐下來與我一條條細讀保險條款。比如,本州法律規定車主一定要買「碰撞險」,至於包含所有意外情況的綜合險買不買隨你。還有,發生交通事故後,本人與對方的醫療費用各支付多少要視對方有沒有保險、你自己每月付多少保險費而定。買房險還包括他人在你家發生意外情況的責任險。哪些情況不保,自己首先該支付多少賠償金,她也解釋得清清楚楚。

  我有過兩次索賠的經歷。一次是龍捲風過境,家裏房頂、窗戶受損害,修房自己付一千,保險公司付了一萬一千。還有一次車頂被冰雹砸出密密麻麻的小坑要修,自己付幾百,保險公司付了幾千。兩次都是我先通知保險公司,他們派專人前來拍照、核實,然後修房、修車者直接給他們寄帳單結清餘款,簡單方便。朋友說,如果損害僅涉及車輛外觀,不影響行車安全,大可不修,只要給保險公司送上帳單就可以白拿錢,日後換車就是了。我沒試過。

  買保險是為以防萬一,寧可有備無患也不要生病遭難。如果保險業人士能像《今日說法》點評人提倡的那樣注重社會責任感而非唯利是圖,保證投保人的知情權和正當權益,那節目中的消費者就不會劫後餘生又遭二次傷害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