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九〇一年孫中山(後排右四)在夏威夷與家人合照,前排中坐者為楊太夫人
眾所周知,孫中山在一八九五年十月的廣州起義失敗後,開始了長達十六年的海外流亡生涯。孫家大小亦受牽連,在翌年二月避居夏威夷,投靠在當地發跡的孫中山兄長孫眉。至於孫中山的至親何時離開夏威夷,不少學者都採納馮自由《革命逸史》的說法,大意是孫眉於一九〇七年在夏威夷因土地權敗訴後破產,結束經營多年的茂宜農場,同年秋天偕友人前往香港,楊太夫人及盧夫人等亦隨後到港。於是,楊太夫人(孫中山母親)、盧慕貞夫人(孫中山髮妻)、孫??和孫琬(孫中山女兒)於一九〇七年來港,看似成為定案。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 陳成漢
然而,馮自由並非當事人,透過口耳相傳記錄下來的資料不無問題。夏威夷和香港報章,以至美國和日本等地的塵封檔案為我們提供了線索,讓我們可以更接近歷史真相。
孫眉在夏威夷生意不順而宣布破產後,於一九〇七年七月來到香港,留下母親楊太夫人、妻子譚氏、弟婦盧夫人和三位侄兒女(即孫科、孫??和孫琬)在夏威夷。孫眉抵港後,曾獲馮自由接待,住在《中國日報》報社內,其後前往新加坡和河內協助孫先生。直至一九〇八年初重返香港,向陳少白租用九龍牛池灣的荒地開闢農場。留在夏威夷的孫眉妻子譚氏始變賣當地的家產,至一九〇八年十一月三十日把茂宜農場上的土地和房屋轉讓,於是孫家大小要舉家遷離。譚氏選擇前往美國三藩市與兒子孫昌一家團聚,而楊太夫人、盧夫人及其兩位女兒則選擇到香港,繼續投靠孫眉。同行者還有孫眉的養女孫順霞,惟孫中山長子孫科留在夏威夷繼續學業,沒有隨家人來港。
孫家大小舉家遷離
孫家一行五人在一九〇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周三)晚上離開茂宜島卡胡盧伊港(Kahului),她們所乘坐的夏威夷環島船隻名為 「Claudine」,屬 於 當 地 一 家 名 為 「WilderSteamship Co.」的船公司擁有。該公司經營的其中一條固定航線,逢周二下午五時離開檀香山,然後到訪茂宜島下列各個港口,即卡胡盧伊、哈納(Hana)、哈莫亞(Hamoa)及奇帕胡魯(Kipahulu),至周日上午返回檀香山。所以她們應該在十二月二十日(周日)上午到達檀香山。
楊太夫人等到達檀香山後,並非一時三刻可以啟程離開,還要等待前往香港的船期,所以她們都暫時寄住在鄭金的家中。鄭金是孫中山在夏威夷的好友,青年孫中山在意奧蘭尼書院讀書時,便常在周末造訪鄭金。鄭金於一八九四年加入檀香山興中會,翌年回國參與乙未廣州起義,事敗後始重返夏威夷。鄭金與孫家成員亦關係密切,前文提到孫眉妻子譚氏變賣家產時,鄭金是其中一位在契約上簽名的見證人。
在鄭金家中住了二十五天後,孫家大小在一九〇九年一月十五日乘搭花 旗 東 西 輪 船 公 司 (Pacific MailSteamship Company)的「西伯利亞號」(S.S. Siberia)離開。在美國國家檔案局的三藩市分局,至今仍保留了當天在檀香山出發的輪船乘客名單。我們可以找到孫家五人的相關資料如下:
资料来源:一九〇九年一月十五日花旗东西轮船公司 「西伯利亚号」(S.S. Siberia)的登船记录
根據夏威夷和香港報章刊載的船期資料, 「西伯利亞號」於一九〇九年一月九日從美國三藩市啟航,至一月十五日上午八時四十五分到達檀香山,當天下午離開,所以楊太夫人等是在船隻靠泊檀香山的數小時內登船。該船於一月二十六日到達日本橫濱,一月二十八日轉赴神戶和長崎,二月二日到上海,二月五日抵香港,所以她們在船上約度過了二十夜。
在孫家大小赴港的旅程中,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在她們離開茂宜島後,夏威夷報章爭相報道相關消息,說她們準備到日本的傳聞甚囂塵上,以致日本駐檀香山總領事上野專一亦不敢怠慢,於一九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發送電報回東京,向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匯報此消息。到一九〇九年一月十七日(即 「西伯利亞號」已駛離檀香山兩天後),上野再發電報,說孫中山家人已從檀香山出發前往日本。直至一九〇九年一月二十七日, 「西伯利亞號」駐泊日本橫濱港時,神奈川知事周布公平又向外務大臣報告孫中山家人的行蹤,大意是:該船於一月二十六日下午二時抵達橫濱,據密探匯報,船上的清國乘客共十五人,都是住在三等艙的工人。其中有四人看似身份地位較高,且懂英語,可能是孫之家人。再作調查後,得知此四人是由布哇(筆者註:布哇是當時日本人對檀香山的慣稱)上船前往香港的一家人,於橫濱只是隨船暫作停留,泊港期間既未上岸,亦無人上船探訪。神奈川縣知事的結論是: 「此等人是否孫之家人,有待繼續查探。」在他的電文中,提到該四名乘客的資料如下:
唐氏(七十歲左右老嫗,楊氏之母)
楊氏(三十三歲左右之婦女,疑或是孫之妻)
阿源、阿安(姐妹二人)
雖然名字和年齡上有出入,但日本密探無疑找對了目標人物。然而,該名神奈川縣知事在一九〇九年一月二十九日發出的另一封電文,卻說 「既報中被認為有可能是孫之家人之四名清國女人,決非孫逸仙之家人。」究竟日本情報為何在鎖定目標人物後,又得出錯誤的結論呢?為何情報內文只提及四人(而非五人),沒有提到疑似孫眉養女的孫順霞?真相不得而知,但從輪船乘客名單的資料引證,孫家大小自檀香山登船,目的地一直是香港(而非日本),只是當時檀香山與香港之間的輪船航程都要途經日本而已。
港英政府驅逐孫眉
楊太夫人等到達香港後,孫眉租用了粵劇名伶朱次伯的父親在九龍城東頭村二十四號的一間小屋,讓母親、弟婦、兩位侄女等人居住。此屋共有兩層,楊太夫人住在樓上,直至一九一〇年七月十九日在該樓辭世,葬於西貢濠涌百花林。禍不單行,孫眉因在香港組織革命運動,被港英政府於一九一〇年九月二十八日驅逐出境,約十月三日到達新加坡,其後前往檳城與孫中山會合,參加庇能會議,為翌年的黃花崗起義策劃周全。港英政府對孫眉頒下的驅逐令,直至一九一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始被撤銷。
至於孫中山妻女何時離開香港,至今有兩種說法:其一是七月楊太夫人去世後;其二是九月孫眉被驅逐前後。無論如何,從孫眉致兒子孫昌的家書得知,盧夫人與兩名女兒在十月二日肯定已離開香港。若以一九〇九年二月至一九一〇年九月計算,孫中山的妻女應在香港住了二十個月,繼而遷居檳城,與孫中山及大伯孫眉團聚,直至民國成立後才返回祖國。
總括而言,香港不僅與孫中山本人關係密切,孕育了他的革命思想,開拓了他的人脈,亦與孫中山至親結下一段不解緣。以孫母楊太夫人死後葬於香港,其妻女於辛亥革命前在香港生活為例,孫中山由衷地稱香港為「第二個家鄉」,並一直對香港這個革命根據地情有所鍾。
「孫中山一百五十周年誕辰紀念系列」 之一,圖片由香港歷史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