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業數據在八月份錄得六個月以來首次收縮,但在亞洲多國,尤其是中國,上月的製造業亦有增長,韓國的出口更錄得兩年以來首度改善。相信聯儲局在外圍經濟改善的環境下,本月加息的機會進一步增加。
美國製造業公布前,亞洲多國,包括日本、中國、印度等都公布了最新製造業指數,而韓國亦公布了貿易數據,其中,尤以中國和韓國的表現最突出,中國的官方製造業指數升至50.4,創二十二個月新高,而一向被視為全球貿易寒暑表的韓國出口,更錄得兩年以來首度改善,反映出過去一年一直暮氣沉沉的亞洲經濟好像有了起色。
事實上,雖然製造業指數收縮,但是聯儲局一向較重視就業情況,美國周三公布的私人新增職位略超市場預期,意味着今天公布的非農業新增職位將會達到聯儲局的目標,令加息的機會大增。而彭博社最新一篇分析文章更拆解了耶倫上周五講話對加息發出的暗號,認為今天公布的就業數據只要中規中矩,聯儲局便會在本月加息。
更重要一點是,耶倫在上周的講話中,並不再像以往般多次提到外圍環境的不明朗,反映出聯儲局對於英國脫歐後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未有造成嚴重破壞,而其他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經濟漸有加速復甦的跡象。耶倫對此已感到滿意,年初以來一直提出的威脅看來已經解除。
今年年初,受到外界看淡中國經濟和中國推出熔斷機制的影響;再加上美國加息令資金大舉撤離新興市場,全球股市在一、二月間急轉直下,拖累商品價格,包括油價跌至四年以來最低水平,當時的投資者曾憂慮中國經濟會出現硬着陸。聯儲局本來在今年初曾預測會加息四次,但直至現在,一次加息也沒有,部分主要的原因便是憂慮外圍環境不明朗,特別是中國經濟不穩的威脅。
雖然目前歐洲經濟仍未有明顯好轉,但卻未因為英國脫歐而大幅下滑,而全球其他地方的經濟更有逐漸改善的跡象。在這種全球各地都有好轉的情況下,聯儲局在九月份加息便再無後顧之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