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宣德官窰青花瓷器,完美的存世品比較永樂者更少。附圖為其中代表作之一的鳳紋瓷盌(口徑十七點三公分);三十多年前曾見公開展出,為博物院藏品。
近百多年來,坊間仿宣德器,手法層出不窮,尤以晚清贋品流傳較多。常見者白釉呈灰青色,青花之鈷亦黯淡平塗或色釋深重,蓋所用釉料與宣德舶來的「蘇泥勃青」(或稱「蘇麻離青」)完全不同。真品釉料乃一種含雜質極高鈷青料,其中有鐵、錳等其他礦物質。繪圖畫(如龍鳳)和紋飾於器面而燒成後,常產生「點」或斑塊(桔皮紋),如陷入器表狀,其凹陷甚至肉眼可辨;而且細鑑下,會發現有鐵的褐綠色與錳的紫色。這種自然形成色調,絕非後世刻意摹仿可致。
此外,仿品接口處與底足,輒露破綻。例如曾見幾件清末仿宣德青花扁腹綬帶葫蘆瓷瓶,接口於器腹側壁,呈兩片豎接。真品必於腹部為兩段橫接;底足則為倭角近圓的長方形,並非後仿品般硬折角或大橢圓形;識者一看可辨。此外,仿品胎質厚重拙劣,款識字體多草率,大小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