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郁綴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時光流水,自千黛從北大畢業,我們師生雖然時有問詢,但浮生難得有閑,互相見面機會並不多。今天,當她捧着這本詩集讓我閱覽參酌時,恍然回首,第一個感覺和鏡頭定格在三十年前我作為北大招生組組長去青海招生,根據她的高考分數,當我告訴她可以改讀法律系時,她那稚嫩臉上明眸一閃,堅定地說「不改,就中文系」。高原下午,夕陽的窗外,在當年法律專業已經是相當熱門的情形下,她的樣子,那時就已經是一首高原清朗的小詩了。
打開詩集,開篇的題目是《問鷓鴣》——好一個「問」!看似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一挽一舍,一走一留,讀來卻是人生一場,坎坷盡訴又沒有明說,多少的牽絆無奈,曲折必過------問鷓鴣嗎?其實是問天問地、自問他問,然而我們每個人心頭都有的這些問,哪裏會有什么現成的、標準的答案?此詩情感含蓄內斂又一泄千里,余韻回厚又淋漓盡致。《問鷓鴣》的寫法體例,于以往的詩詞史上沒有先例,詩是她自己的詩、表達也是屬於她自己的表達。首起段,將鷓鴣執拗的挽留和人無奈的愁緒放在一個持續不停的時間里,沒有特地點明春,但其實鷓鴣是四季的鳥兒,穿過春夏秋冬,不停地「經冬立高楊兀」。一個「兀」字,多少意味都不用煩訴。一個字,能包含無法言說的無盡滋味,真是有「平中見厚」的用字功力了。
再往後翻,接下來的詩篇,便更加獨具特色,乃是千黛獨特生命的獨特詩歌吟唱了:七言、六言、五言、四言,自然地、盡情地鋪展,一層層深入,一層層提純。一段段讀下來,我深知,這本詩集是千黛發自肺腑的自然吟唱。誠如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名句所說的那樣,我贊同她「詩從心出為最高」的理念。她說:「詩的最源頭不是詩句和詩韻,是詩心和詩情。出於心的詩自然帶好韻,像鳥兒的鳴叫、山溪的清唱,自然天成,自韻自律。」不論古體詩還是現代詩,我都讀到了存於她自己心中的情流、脈動、旋律、韻致,這是貫穿千黛詩的一個最大特點。
千黛詩的另一個特點是:單位詞句中的詩詞意象比很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詩的字、詞、句,必須是精心提煉而提純出來的金子,其含金比重,要爭取到最大化、最飽和的程度。如《綠色日記》里對戀愛中美好情感細膩精煉的描述:兩片雲,下了雨,雨後的綠色是日記,象形字、形聲字,翻篇,再下雨-------令人回味不已,余香裊裊,悠悠然經久難散。
欣喜地翻看千黛的詩,似乎再一次印證「詩如其人」的說法不錯。一首首,都像一個個千黛來到我的面前。《見駝山石像群》《滄槐》《詠鄜州》的沉厚滄桑,《感北大校長》《重見燕園》《以博雅塔為圓心》《每一瓶酒》的北大師友情,《春分感同松雪先生》《指尖上的珠眼》《制薯粉的那個農人》的慈善利他的悲憫情懷,《春不老》的灑脫陶然,《春天的鑰匙》的純真童心,《不了湯》《拜詩哥》的敢愛敢恨,《我是那二分之一的1/2000》的堅韌執拗,《丑花》《你就是一秒》的博愛通達,《玲瓏心》《開窗》的細膩唯美------凡此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毋須我饒舌,且請讀者諸君自己去仔細咀嚼體會吧。
至此,我方明白,千黛大三時提議,並做了主要編撰工作,由我主編、我們師生幾個人一起完成的《歷代詩歌愛情佳句辭典》(中國婦女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對她人生的意義。原來如她自己在《詩命難違》的詩里所言:命中注定,她將為詩而生存。想來我們師生合作的那顆青澀的果實,竟然是為她揮舞了一面小小的起跑旗,從此路漫漫其修遠,上下求索而不息——思來,這實在是緣。
讀完千黛這本詩集,自然想起張潮《幽夢影》里的話:「積畫以成字,積字以成句,積句以成篇,謂之文。文體日增,至八股而遂止。如古文、如詩、如賦、如詞、如曲、如說部、如傳奇小說,皆自無而有。方其未有之時,固不料後來之有此一體也。逮既有此一體之后,又若天造地設,為世必應有之物。然自明以來,未見有創一體裁新人耳目者。遙計百年之后,必有其人,惜乎不及見耳!」張氏所不及見,吾卻隱約而見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三十年歲月彈指而過,春夏秋冬的周而復始,留下了多少純真的印記。今日見到千黛的詩、詞、歌、曲、賦,加上之前她的雜文、畫評、小說,集多樣品種體裁而成的別致書寫,竟都源出其內心的自然吟唱。據說千黛在她八六級北大同學微信里,經常一清早就發一幅百靈鳥在樹枝上叫早的圖標,幾乎成為她個人的一個標記了。願勤奮的她,永如百靈,永遠自然吟唱——唱出自己自由自在的心聲,唱出對人生、對未來的真誠祝福,唱出一個永恆的春天!
2016年6月6日於北京大學燕園
附:
問鷓鴣
夏來入霜秋,經冬立高楊兀,一個調兒唱不休:莫走啊!咕咕!執拗聲聲,卻喚不到心頭,終是人去樓空守,無盡深愁。
梅嶺鶴峰幾春度?無奈白首只空圖!問鷓鴣,可是行過那些路,道道崎嶇,早知蒺藜漫撲?
野馬塵埃皆入,三輪四命自贖。問鷓鴣,可是飛遍那些苦,惜憐垂吾,知會道艱且阻?
雲無心岫出,花有意沁露。問鷓鴣,聚雖好,不離怎來錦繡書?將千古相思,字字澆注?
蘭菊慰竹,松柏修互。問鷓鴣,可知江左梅郎處? 隱逸茅廬,馳懷天下,山中宰相德不孤?
題記:好幾年了,父母的院子里住着一對鷓鴣,高高地立在大楊樹上。看父母的每一個晨起,都聽到它們叫咕咕。古人給鷓鴣賦予深情,是留人的鳥,「行不得啊!哥哥」是它的標誌了。每次看父母,兩人兩個態度:父親總說趕緊回去,不能放他(我家先生)一人獨自;母親雖然也同意,但從來都如鷓鴣一樣地,「莫走啊!姑娘」是她的心聲!如我這般情感動物,因此心懷是多麼地糾結。
重見燕園
——寄郁綴師
燕園懷綺夢
未名有真門
身追雲衢逸
心來為高聲
卅載塵飛羽
今日見老松
樹下置清酒
松香伴書濃
題記:每次重回燕園,心下總有無盡的波瀾。人生苦短,吾竟虛度多少時光!昨日約程師郁綴先生見面,我說「許久沒見您,很想念」,師回曰「我也想你們」,他總是這樣地人情溫美,老酒熱辣!今日見,他特意點鐵板焗燒鱸魚給我們吃,濃濃情意!老松不變,長青長清!
春不老
雲飄渺 月正好
韶華嫌晝短 挑燈夜看桃
春不老 此心逍遙
徽墨飽 素琴操
藤下書紫篆 他山問花刀
春不老 此情難了
開窗
不知道空氣里有新鮮詩句
一開窗
有了
不愛孩子追鬧的嘻嘩喧笑
一開窗
愛了
不能細辨比翼鳥的濃情傾訴
一開窗
能了
怎麼苦索都不來的幽媚靈感
一開窗
來了
鎖了一冬的春心
一開窗
…………………
…………………
都飛了
玲瓏心
白玉玲瓏
將自己的心 鏤空
一孔慈
一孔悲
一孔清明
一孔潔凈
一孔鳩摩羅什
一孔菩提薩垂
蓮莖如是
蓮藕這般
可是
這樣的空啊
何以支撐
出水婷婷
不彎不折
直筆問蒼天
這樣的空啊
何以清脆
入齒清甜
怡蔬怡養
佳人噙腮邊
那孔 真空嗎
那孔里分明
有著空而不空
沒有而有的
一股股氣
真氣
如來氣
撲面 撲面
浩然清息
悠悠君子風
題記:先生家在「四處野鴨和菱藕,秋收滿畈稻穀香」的雲夢澤,每年這時家中自然有藕。今日,吃着這七竅玲瓏心的小藕,突然想到以前買過的藍蓮花花莖也是這樣狀態。相傳比干是「七竅玲瓏心」,聰慧勤學,被封為「文曲星」,黛玉則比比干還要多一竅,該是多麼地敏感多思啊!再看眼前的藕,生長之際,那些孔里真是空的嗎?黛玉的諸多心思,猶如那孔,猶如那空,別人真的不知那都是些什么啊!
綠色日記
我們的心是兩片雲
碰到一起
下了雨
雨後的綠色
是這本日記
拿起它 就靠近了你
象形字 似我的花枝招展
出現在你面前
每一次最美的姿態與樣貌
形聲字 似你的聆聆中音
出現在我面前
每一次最深的智識與諧趣
翻一篇 一天思念
翻六天 我便可以
再一次碰到你
再一次 下一場小雨
個人簡介:
千黛, 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迷戀詩詞與書畫,訪古尋新,潛滋靜修。多種雜文詩作散見于《新京報》、《三聯生活周刊》、《中國文化報》、《詩刊》、《三月風》、香港大公報、文匯報、澳門日報等媒體。著有長篇小說《傾城之蝶》;編著有《歷代詩歌愛情佳句辭典》、《畫說史記》、《天地大美》等,合著《博雅詩箋》、《博雅漫記》。《問鷓鴣》是其最新出版的詩集。
「勸君莫作玉顏看,曾經滄海淚闌干。雲暗五湖無覓處,鬢影依稀滿千山。」 楚王臺榭,阿房宮影,不迷不尋。相信人生有真情義,願盡己能,親所親,愛所愛。願用虔誠的心,使徒般追尋世間一切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