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終於閉幕了。我已記不起自己在多少年前,從哪一屆起開始觀看奧運會。只記得很久之前,在香港觀看奧運比賽節目是一件盛事。電視台或報紙的報道都很豐富,令人不得不留意每一項比賽的結果,為獲獎者高興,為失敗者致敬。
時至今日,也不是說奧運會失去光芒,只是其商業味道越趨濃烈。開幕禮便是各出奇謀,花樣百出。雖說是展示主辦國家的文化特色,但往往將體育置諸其後,運動員反而像是點綴品。此外,主辦國也有點力不從心,前兩屆的北京奧運和倫敦奧運的籌備工作尚算令人滿意,但是今屆里約奧運便叫人一步一驚心。從報道顯示觀眾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之後,仍要步行約半小時才可到達比賽場館;跳水池的池水竟會變成綠色,甚至長出青苔!凡此種種,都會影響觀眾或參與運動員對是次奧運留下美好回憶。
不過,奧運會始終是運動員的神聖殿堂和終極目標,能夠參與其中,可能已經終生無憾。即使只是作為觀眾,如能分享運動員的喜悅,理解他們的拚鬥精神,其實同樣可以成為參與奧運的一分子。為此,本屆里約奧運最令人難忘的,例如連續五屆都獲得金牌的美國游泳選手菲比斯;於比賽過程中展露自我真性情的內地游泳選手傅園慧;以至於勇戰受傷而未能再奪獎牌的香港單車選手李慧詩。
雖然,「人生有幾多個四年?」下次奧運會在亞洲的東京舉行,不論是運動員抑或觀眾,屆時又可以是一條好漢,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