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今天能夠被廣大國人接受,除了王石的名人效應,時間的力量,也多少歸功於中國這幾十年的持續開放,互聯網加速信息的溝通,國民素質持續的提高,以及國內商業環境的逐漸成熟,國人開始實事求是,注重細節。
雖然今天所提的工匠精神,很多還是值得懷疑。比如有的為了商業目的,人為打造百年老店,移花接木,杜撰歷史。真正的工匠精神,在職場中能夠看到的還並不多,偶爾在一些對日長期項目,日本企業中可以看到,但終歸也沒走出多遠。
工匠精神中確實包含愚公移山的精神,但不僅僅是堅持、腳踏實地、注重細節,還包含着微創新和持續創新的含義。曾經我的日本老闆對我說,從零做到百分之九十九所花費的精力和從百分之九十九做到百分之百所花費的精力是一樣的,而完成百分之九十九到百分之百,不是量變而是質變,是技術的創新決定的。豐田衝進美國市場就是一例。當時美國市場上通用和福特佔了百分之九十九,豐田雖然壓價,但還是不能撼動美國汽車市場,直到豐田成功解決了汽車尾氣排放量的問題之後,方形勢逆轉取得巨大成功。
在日本的職場中,如何完成剩下的百分之一,從而拿到打敗對手的殺手鐧以及核心競爭力是每個工程師都天天在思考的。當年我剛回國時,國人每每談到日本,滿臉不屑,說日本人加班是給老闆看的,浪費時間。而如今多少中國人衝到日本去買日貨,雖然匯率倒轉是一方面,但恐怕日本貨的品質才是搶購背後的主因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