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正義女神銅像屹立在羅馬廣場中心/網絡圖片
德國著名的萊茵河的支流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是歐洲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和會展中心。說它是金融中心,歐洲中央銀行、德意志聯邦銀行都設在這裏;說它是交通中心,法蘭克福機場是僅次於倫敦希思羅機場和巴黎戴高樂機場的歐洲第三大機場;說它是會展中心,法蘭克福每年舉辦五十多場具有世界影響的重要展覽。
我們這個旅遊團離開阿姆斯特丹,在一個名叫伯爾根的德國小鎮停宿一夜,翌日清晨,大巴一路南下,中午時分到達法蘭克福。
這是我第三次到法蘭克福了。第一次是在十三年前的「沙士」高峰時,在赴南美途中經停法蘭克福,雙腳未有邁出機場一步。第二次是與德國不來梅大學交流,路過法蘭克福,距今也已七年。而這次則純屬個人旅遊。無論公務交流還是跟團旅遊,缺乏的都是自由和隨意,都要受到預定行程的限制。以此之故,一些曾經到訪的景點難免故地重遊,法蘭克福的羅馬廣場就是其一。
法蘭克福歷史很古老,可上溯到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時期。萊茵河、多瑙河曾是羅馬帝國的北界。為加強邊境防衛,羅馬人在這兩條互不相連的河流間曾修築上百公里的長城,這道長城就從現在的法蘭克福經過。羅馬帝國滅亡後,邊牆廢圯,日漸荒蕪。法蘭克福其實得名於八世紀,當地有一傳說,一天拂曉,漫天大霧,法蘭克王國的查理大帝打了敗仗,殘兵敗將逃到美茵河邊,因不知河水深淺,不敢貿然渡河。危急之中,見一頭母鹿正在涉水,無意間,這頭母鹿竟成了嚮導,查理敗軍遂順利過河,轉危為安。為紀念此事,查理大帝決定在當地建城,取名法蘭克福,意思是法蘭克人的渡口。
由於被東西向的美茵河分割為新老兩個城區,法蘭克福也就成為一座集古代風韻與現代摩登於一體的繁華城市。南岸的新城區,金融中心林立,企業總部雲集,被稱為德國的曼哈頓,歐洲央行就在這個區域。羅馬廣場位於北岸的老城區。「二戰」期間,如同德國其他城市一樣,法蘭克福遭到英美空軍大規模轟炸,千年古城淪為廢墟。眼前的羅馬廣場,包括周邊建築物,類似我國重建的仿古建築。即使如此,在法蘭克福這座現代化都市裏,保留一座中古風貌的廣場,仍然十分難得。據導遊介紹,在中世紀,羅馬廣場原本就是法蘭克福市民活動的中心,商品交易、政治集會和法庭審判都在這裏舉行。羅馬廣場的知名度很高,在德國,它與柏林巴黎廣場、漢堡市政廳廣場、慕尼黑瑪利亞廣場齊名。
我們一行在德國革命統一(勝利)紀念碑前拍照留念,然後繞道聖保羅教堂旁邊,從北側進入羅馬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場南面那座尖頂的聖尼古拉教堂。廣場東側是代表中世紀不同時期的古色古香的木製建築物。從這些建築物旁的小巷裏東行約二百米,就是著名的凱撒大教堂。據說,曾經有十位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在這裏舉行過加冕儀式。這座哥德風格的大教堂是法蘭克福在「二戰」中所剩無幾的遺留物之一,導遊戲稱,這是英美飛行員因與德國人宗教信仰相同而手下留情的結果。
羅馬廣場西側是市政廳,門前分別懸掛着歐盟國旗、德國國旗和法蘭克福的市旗。市政廳很古老,最初建於十四世紀,目前仍是法蘭克福市政府所在地。市政廳的顯著特色,體現在其哥德式的山牆。中間的一幢,樓頂有一座別致的鐘樓。二層的陽台如同精緻的鏤空雕刻,陽台上方有四尊人像,大約是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著名人物。該層有一個皇帝大廳,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曾在此舉行加冕典禮。時間有限,沒有上去參觀,據說廳內懸掛有五十二位真人大小的皇帝肖像,十分引人注目。
在羅馬廣場所有景觀中,最受遊人青睞的,莫過於屹立在廣場中心的正義女神銅像。據說,正義女神雕像建於一六一一年,距今已經四百多年。早期的雕像是砂石結構,一八八七年才豎起銅像。正義女神是中世紀法庭審判的象徵,女神的銅像要大於真人,薄裙飄逸,英姿颯爽,左手高擎天秤,象徵公平與正義;右手緊握寶劍,象徵威嚴與懲罰。女神雕像下面是一座方柱形青銅基座,基座上層是四尊人頭魚身的女神,下層四面是諸神和天使的浮雕。青銅基座矗立於圓形水池之中,四周有難以計數的泉水噴口,向池中噴珠濺玉。據說,有一屆皇帝在舉行加冕儀式時,雕像下的噴池噴出了紅白葡萄酒,供市民分享。
在這座廣場上,面對市政廳巍然屹立的正義女神雕像具有高度的象徵性,如果說正義女神是法律的象徵,那麼,市政廳則象徵着權力。從這兩組對應的建築物可以看出,法律之於(行政)權力具有獨立性或非隸屬性;法律的首要功能是監督行政權力,而不是管理百姓。法律不是權力的守護神,而是權力的監督者。這與我國專制王朝既是法律制定者,又是法律執行者;州牧府尹既是行政官員,又要升堂問案;皇帝本人口含天憲,聖旨即法的國情,顯然很不相同。廣場上這座歷史悠久的雕像和歷史同樣悠久的市政廳,體現的不正是西方社會法律與權力的悠久傳統與深刻機理嗎?
結束了廣場的遊覽,走出凱撒大教堂,突然一陣急雨,大家躲進一家旅遊定點商店,興奮地購買德國刀具等當地特產。雨停後,傍晚的天空竟然呈現出極其罕見的雙層彩虹,這在我的居住地、霧霾籠罩的濟南是極難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