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家孫季康
「季康是孫其峰師的三公子,自幼從父學畫,硯邊濡染數十年,年過花甲,卻不以名家之後自誇之真畫師。」 郎紹君
其峰師以花鳥畫名世,又一生執教,桃李滿天下。其子女四人,孫輩若干,亦多承家學,各擅其長。如果說在天津、河北等地已形成一個以孫其峰為宗師的寫意花鳥流派,孫季康當為最肖其畫風者。衣缽相傳,如影隨形,自古皆然。
筆勢蒼辣而渾厚
季康的畫大致可歸入小寫意系統——和其峰師一樣,是北方體系、相對強勁的小寫意,是大氣格,而非小意趣。在畫法上,突出用筆,追求筆勢的蒼辣和渾厚;雖以墨法和色彩為次,卻也不乏着色明麗之作。
當代花鳥畫,以畫花卉者為多,而兼能禽鳥者為少。畫禽鳥者,以靜態之禽鳥為多,能捕捉禽鳥活潑的生命動態者少。季康能畫多種禽鳥,如鷹、鶴、鷺、孔雀、綬帶、白鷳、雉雞、家雞、鴨、鵪鶉、鴛鴦、喜鵲等等,且能表現它們的飛翔跳躍之姿,正接續了其峰師的傳統。
有追求必有所成
前面說,古來承家學相傳者,多「如影隨形」的像似。從發揚家學與學派的角度說,是好處,優長;但從個人創造性的角度看,駐蔭於前輩的大樹之下,缺少了自己鮮明的個性,難以超越前人,又總是憾事。這涉及藝術遺傳學課題,不是這篇小文能夠回答的,我只是想說,後繼者在薪火相傳的同時,努力拉開與前輩畫法畫風的距離,總是有可能、也有必要。關鍵在有無超越的意識。季康正在藝術經驗與識見成熟的年齡,胸中又有剛烈之氣,有新追求必有所成,其峰師也必會稱之。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