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中國崑曲叢書面世

時間:2016-08-17 03:15:54來源:大公網

  圖:著名崑劇丑角演員、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院長李鴻良在讀者見面會現場表演崑曲/大公報記者陳旻攝

  【大公報訊】記者陳旻南京報道:由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編纂的中國「崑曲學」系列研究叢書《中國崑曲叢書》昨天下午在南京舉行讀者見面會。中國「崑曲學」編輯委員會主任徐耀新表示,這套叢書的出版標誌着崑曲自此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學科的劇種。

  叢書推動戲劇研究

  中國「崑曲學」系列研究叢書是國家藝術科學「十五」規劃重點科研項目,包括《中國崑劇志》、《中國崑劇通史》、《崑曲文學概論》、《崑劇舞台美術及其體制》、《崑劇表演藝術論》、《崑曲曲律與曲唱》、《崑曲美學綱要》七本着作。

  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晁岱健介紹,此中國「崑曲學」研究課題,首次將「崑曲」作為一門藝術學科進行審視、分析和研究,其學術視野之宏大可謂前所未見,受到中國戲劇界的高度關注,將推動京劇、黃梅戲等傳統劇種的學科建設。

  崑曲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發源於元末明初蘇州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素有「百戲之祖」的雅稱。著名崑劇丑角演員、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院長李鴻良表示,崑曲中的學問博大精深,崑曲的美是蘊含着中華民族性格的中和之美與民族藝術的精粹之美,每一處唱腔,每一個身法又都顯露着傳承沿襲、不斷改進的精緻。

  晁岱健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江蘇學界即有建立「崑劇學」的倡議,江蘇是崑曲的發源地,對研究與發展崑曲責無旁貸。二○○一年五月十八日,中國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海內外再現「崑曲熱」,江蘇感到着手建立崑曲的學科建設迫在眉睫。二○○五年江蘇省文化廳「崑曲學」課題獲得文化部批准立項,經過十年的探索和打磨,首批研究成果已經面世,全國公開發行。

  逾百學者參與編著

  據該套叢書編務李丹介紹,中國「崑曲學」系列研究叢書是由江蘇、上海、浙江一百多位崑曲研究領域最優秀的專家參與編著,年齡最大的是一九三○年出生和一九三一年出生的專家。

  李丹說,《中國崑劇志》一書首次對自崑劇誕生以來的所有作家、曲家、劇本等重要信息進行了梳理整合,是崑曲研究基礎資料的一大彙總集結,更是崑曲研究不可多得的學術參考用書。《崑曲文學概論》第一次系統研究了崑曲文學的理論問題,以崑曲劇本為對象,聯繫舞台演出及曲評、曲論,構建起具有邏輯性、系統性的崑曲文學理論體系。《崑劇表演藝術論》系統總結了崑劇表演的做工、崑劇演員的養成、崑劇表演的風格等重大問題,是對崑劇表演藝術研究的一大推動。《崑曲美學綱要》充分探討了崑曲文學、表演、音樂、行頭與臉譜等審美現象,從哲學眼光透視崑曲的審美本質、歸納其美學特徵,深入發掘了崑曲這一聲腔劇種的美學意蘊,顯示了崑曲研究新趨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