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們這地方先是降雨量創下歷史新高,為過去六十八年來之最,大河小河水位暴漲,農田被淹,導致小麥大面積減產,並且品質嚴重下降。而進入七月份之後,最高氣溫長時間維持在三十七、八度,並且即便是立秋之後依然高溫不退──在我的記憶中,為過去五十多年所僅見。當然,這樣的高溫或許對農業生產來說是一種補償,讓水稻有可能獲得不錯的收成;可這樣的極端天氣,讓不少人難以適應又是明顯的,僅僅是在最近這一、兩個月裏,我父母居住的這個社區裏就有四位老人相繼過世,而這樣的比例明顯高於往年同期。
極端天氣,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是災害天氣,這是因為無論降雨量過多或者過少,氣溫過高還是過低,都會對植物的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於人的生活與健康也同樣有影響。
對於今年國內不少地方出現的極端天氣到底是什麼在背後作祟,專家們告訴我們,是厄爾尼諾現象或者超級厄爾尼諾現象。而厄爾尼諾現象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非常遺憾的是,內地專家們對於人類的活動與厄爾尼諾現象之間是否存在聯繫,卻沒有更加具體的說明。
今年最受極端天氣影響的是長江中下游流域,在這裏,人類所進行的各種活動,包括對地形地貌的改變等具有重大影響的活動是相當多的。比如說在武漢,從前屬於湖泊的一些地方被填;又比如鄱陽湖的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而在長江的中上游,在幹流與不少支流上興建了大量的水庫、大壩等等,這些對於這一區域的氣候到底有沒有影響或者影響有多大?
恩格斯曾公開警告人類:「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牢記這樣的教導,在與自然界進行的「鬥爭」中要有理,在謀劃之初就能夠充分考慮在「勝利」之餘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乃是十分必要的。
極端天氣或許是大自然給我們適時的提醒:人類的有些做法太過分了,假如不再收斂,那麼,將會遭到更加嚴厲的懲罰。我們能夠讀懂大自然給我們提供的這個信號嗎?我們能夠深刻反思自己、改正錯誤嗎?這或許是比眼下的極端天氣更加值得我們關心的,因為即便我們這一代人能夠僥幸逃過大自然更嚴厲的懲罰,可我們的子孫也能夠嗎?我們是不是也該為他們適當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