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王種玉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候一群喜歡畫畫的年輕人在一起,搞了一個「汕頭青年美術家協會」。在協會裏,我們都習慣地叫她「種玉姐」。時光匆匆,物換星移,從年輕到現在,在我心目中種玉姐始終都擁有那一份端莊。/李達人
王種玉的繪畫作品總是給人一種明晰與自然的感覺,且畫家的為人為藝非常樸實真誠。對於學問從不浮光掠影或故作驚人,也不去追逐各種時代風潮或傳奇懸念。一直都以中國傳統筆墨的文化優勢去表現自然的美感和人間的情致。她擅於讓作品「說話」,讓作品去參與中國畫多年以來所面臨的種種變化和轉折。她的作品,在當代「嶺東畫風」的形成與發展進程中有着顯著的位置。
王種玉創作理念的形成,有着她父親著名畫家王蘭若具象寫實、折衷古今等因素。同時,粵東與七閩、扈瀆藕斷絲連的人文環境,那種對自然的親近與熱愛、寧靜與平和的氣氛,也是她鮮明藝術風格的鋪墊。對花鳥畫藝術多年執著的追求,積極地吸收有關文化知識的營養,使她擁有了對傳統技法的控制力和嚴謹的筆墨規範,然後順理成章地創作出如《明月松間照》和《晨霧》等作品。這些,除了老生常談的「天道酬勤」之外,「悟性」至為重要。因而,她在傳統、寫實、儒雅畫風的另一邊一直存在着一系列清新、輕快和陽光的畫作也就不難理解,如《春霧》、《白芙蓉》、《日日案頭春意足》等等是也。
擅於讓作品「說話」
王種玉二○○○年創作的《春霧》便是上述風格的代表作之一。畫中一片品紅的花,從左下角向上自然溫柔地展開,作者用筆隨意輕鬆,將墨色帶綠中的粉紅花朵在霧光裏的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花的色相與明度隨着柔和的光影和晨霧的變化,幻出了細膩豐富的麗姿。畫面水墨交融,筆鋒轉圜靈動讓人捉摸。整幅畫氣韻柔和均衡,靈活的空間配置和對比度的遞減展延,讓讀畫人感覺到前景的嬌奼妙善和背景的迤邐廣敻。站在畫前即被這華美的景象吸引。這「夢中」的、「醒來」的、嬌羞的、燦爛的,這霧中的花,她們在觀者的心中開放着,空靈美麗,淡定從容。她們向着天空,旖旎自若……作者提煉了幻美的大自然,讓觀者沿着它去接觸藝術家脩潔的心。泰戈爾說:「世界用圖畫和我說話,我的心靈以音樂應答。」在這畫前感受如是。
中國花鳥畫所要面對的,從來都是作者、觀眾與自然的關係。而元代以後,漸漸出現的繪畫抽象語言、形式感和更多文哲元素,使之脫離了大自然的形象及其美學規律。出現了不斷重複的繪畫模式和「去活性」局面。作為一個有思想有追求的畫家,王種玉很早覺察到這種現象。她有意識地認取一條完全不同的道途,以真實的大自然與田園表現為清晰路徑,以創造一種既能體現儒家價值觀又有時代文化氣息的藝術集成為目標,鍥而不捨,遂積小流而成大江。
創作回歸人與自然
亞里斯多德說:「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王種玉非常注重寫生,把自然的形象作為範本進行創作,在構成整個文化形制的時候始終追溯中國畫的源頭,從宋畫中整理出傳統文化的美學基因,並於其演進之路上尋找出校正發展的每個標識。可以清晰的看出,她的創作過程存在着一種意識,就是倡導人們將花鳥畫的側重點回歸於人與自然的感性關係。在這一學術進程中,王種玉以她深厚的傳統筆墨功底和繪畫審美特徵在主體與大自然、寫生與創造的邏輯「二位」上取得一種互濟的「一體」。多年的努力使她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中國花鳥畫的運祚興替,是與一代代藝術家的走心用神緊密聯繫着的,藝術家們的繼承、提高、昇華、發展,是藝術新形式、審美新形態誕生的前因和後果。
春風為喬木寫下了新的年輪,圃裏的蘭花依然香得那樣高貴,世間總有值得我們敬重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