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十五二十時,要「瘋」不難。大人不在家,好友一群,大唱大跳,扮鬼扮馬,笑得人仰馬翻。
青春求偶期,男女朋友一塊玩,喝了啤酒,有了興奮的音樂,越玩越癲,就會放浪形骸,忘其所以,瘋了起來。
年事漸長,身份有了定位。或是老師,或是神職人員,或是公司領導層,或是政府官員,或是政界領袖,就會覺得別人對你的形象有要求,你就再難放下身段陪人癲。
記得我年輕時任職的那間學校的校長,跟當地的西人駐軍長官稔熟,有時一同喝酒,三杯下肚,癲了起來,手舞足蹈,怪態百出。作為校長,就有人覺得他不夠自重。
能不能「瘋」跟一個人的個性也有關係,一個冷靜的、內斂的、矜持的人,很難令他打破枷鎖,跟大家玩在一塊兒。或許他其實也想瘋,就是瘋不起來。
認識一位藝術家,不幸患上抑鬱症,時好時壞。有一天約了五六位藝術界女友,到一處山坡欣賞日落。然後一同到他家喝酒,微醺後他開了音樂又唱又跳,強拉大家參加,又扮演米高積遜的舞步,展示與平日完全不同的面貌,瘋了半晚之後,第二天傳出他自殺身亡的消息。
沃土里奇蘭/張 泠
里奇蘭附近沒有訊號,手機和GPS失靈,對於慣用導航、已拋棄傳統地圖的新時代遊客來說,的確是個挑戰。我們在密西西比河畔,偶遇名為「Prairie du Chien」的小鎮(早期法國人取的法文名字,中文可譯為「犬原」),也是寂寥的一條街。街上停車位停的不是汽車而是摩托車。成群結隊的摩托黨,在密西西比河畔的高速公路上疾馳。他們的必備視覺標誌是誇張的紋身。他們在一個流動售貨亭門前大排長龍,原來是名為「Pete's」的百年漢堡店。我與大家每人吃了一份漢堡。味道尚可。午後,我們終於來到此行目的地:Effigy Mounds National Monument(雕像墩國家紀念公園)。一千多年前的印第安人——北美原住民,在這密西西比河畔的山上建了兩百多個土丘,內葬屍骨和簡單的陪葬陶器,外則壘成動物圖案,如熊與鳥。這個國家公園的標誌,就是一隻可愛的小熊圖案。這樣的土丘分布在全美各地,有些已遭到破壞。這一片位於四個州的交界:威斯康星、愛荷華、伊利諾伊、明尼蘇達。我們忘記帶驅蚊劑,遊客服務中心也賣完。他們警告說蚊子很兇。果然一路圍追堵截,大家以圍巾覆頭,快步行走,幾乎不敢停下來欣賞風景和鑽研土丘。匆忙逃下山時,每人手臂脖頸上都紅斑點點。路遇一對從密西西比州驅車八、九百英里一路遊玩和野營的老夫婦,帶了三隻乖巧的牧羊犬。可憐他們不會撲打躲閃,只好任由蚊蟲佔便宜。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