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漁人碼頭仍是夢/鄭家豪

時間:2016-08-14 03:15:30來源:大公網

  圖:港府曾經提出在香港仔興建漁人碼頭,但計劃終被擱置/網絡圖片

  世界不少大城市,例如溫哥華、三藩市,均有漁人碼頭,成為現代城市生活組成的一部分。惟香港斯人獨憔悴。

  沒有條件麼,笑話了,香港建漁人碼頭的條件很好,到處為海,由海想到魚,香港人食海鮮,是世人皆知的,遊客慕美食之名,以一嘗為快。港九各地,均有著名海鮮市集,香港仔、鯉魚門、西貢、長洲,為市民假日講飲講食的去處,過去流行一句話:「為食海上鮮,不惜腰間錢。」追求美食,逐漸出現了四個海鮮美食的地方,萬事俱備,這樣豐厚的基本條件,建一座漁人碼頭,在經營及管理上不成難題。怎樣選址,普遍民意認為,要麼香港仔,要麼鯉魚門,主流意見以香港仔為首選。自啟德郵輪碼頭啟用,香港仔這首選失去了絕對優勢,而且有聲音認為,鯉魚門也不錯呀!

  不錯,因為啟德郵輪碼頭接近茶果嶺海濱,不遠處就是名聲甚響的鯉魚門,遊人進入唯一的大街,兩旁海鮮酒家,門前的魚缸養着游水海鮮,靠海的酒家後一半築在水上,繁鬧的海鮮街,使初來到的遊客感到「魚味十足」,好一條香港式的漁村,只欠一座足可停留的碼頭,倘若有一碼頭連一家海鮮酒家眺望海色,鯉魚門將成為以魚與碼頭為賣點的新標誌。本來既有特色,再補上一些新項目便可成事。鯉魚門與啟德郵輪碼頭扯上關係的原因,是兩個地點接近,幾千遊客上岸找吃的玩的,佔了地利,以鯉魚門為選址,作為配合郵輪發展的旅遊項目吸引遊客,不失「生意頭腦」。有人主張可以再靠近啟德郵輪碼頭一些,就在茶果嶺海濱落腳,早上看朝陽升起,傍晚看大海與夕陽。

  香港仔的魅力對遊客又哪容抗拒,遊客觸目所及,漁船一艘挨着一艘,擠在古老漁港,其間夾雜着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艇屋,住着退休的漁家,艇上小棚架曬鹹魚、魷魚及小漁網,艇尾的太陽花迎海風搖擺,綁着的小黃狗友善擺尾,漁家生活,成為遊客鏡頭的獵物,在漁船之間水道僱艇家搖櫓穿梭,抵宮廷式的海鮮舫,外人眼中的漁港充滿摸不透的新奇,完全具備建漁人碼頭的先天條件。

  我以為建漁人碼頭,須美食與旅遊觀光呼應,在碼頭附近,建一座類似「香港魚類」或「香港漁業」博物館,展出在香港海域生活的魚及其生態,各種各樣魚的標本,並設活魚池。目前,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內,設有小型香港海產博物館,展出魚類及貝介類生物標本,可為漁人碼頭的博物館提供經驗。

  鯉魚門軍營炮台食海鮮以外,還有幾處境點,村尾天后古廟、海盜張保仔的「藏寶洞」、海邊鯉魚石,遊客身處港口要塞,扼守海上要道,身處鯉魚門海邊,氣勢磅礴,現代生活方式與古村相映成趣。鯉魚門交通方便,郵輪乘客上岸後,十五分鐘車程可到。

  說了大堆話都是紙上談兵,一九九八年時任經濟局局長葉澍堃提出興建香港仔漁人碼頭,範圍包括在避風塘兩岸,由香港仔漁市場至海洋公園集古村,設購物中心、食肆、戲院,七年後再討論方案,削去大部分,縮龍成寸,又是四年後,有關當局宣布擱置興建香港仔漁人碼頭的計劃。漁人碼頭依舊一場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